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無責任書評] 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困惑之惑

書名: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困惑之惑
作者:Charles Mackay/Joseph de la Vega
出版社:財訊
出版日期:2007.1
a's評價:★★☆

  這本書中同時收錄了「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和「困惑之惑」這兩本書,它們同時名列英國《金融時報》史上十大投資理財經典以及摩根士丹利建議閱讀清單之二,不由得讓人想一窺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喚之為經典,裡頭是不是藏了什麼可以輕啟金庫的鑰匙(一不小心就把真心話說出來了...^Q^)

  如果你翻閱這本書真是打算從中吸取什麼賺錢秘笈的話,恐怕要大失所望了。內容可說完全沒有碰觸到如何投資致富的方法論,換個角度來看毋寧更像是一本故事書,雖說如此但既為經典想來當有其可觀之處。

  「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著於1841年,作者麥凱(Charles Mackay)僅僅用了120多頁的篇幅就介紹了19世紀著名的三大投資泡沫--「密西西比瘋狂」、「南海泡沫」和「鬱金香狂熱」,可以想見對事件是很難有詳細的描述,加上時代、地域的隔閡,那場景模糊得有些隔靴搔癢的味道,然而在字句間卻仍能感受到那股一窩瘋的狂熱,無論時間是過了一兩百年還是現在,事件是發生在法國、英國還是荷蘭,人性似乎是不曾改變的,貪婪鼓動之下的那種瘋狂,讓人似曾相識,「南海泡沫」中的某些情節,比如說96頁提到的「以鋁屑做出松木板」,讀起來就和21世紀初的網路泡沫的亂象如出一轍。

  它之所以經典,或許是點出了那種掉進貪婪陷阱的癡狂吧!就像是華爾街著名的「擦鞋童」理論,如果連路邊的擦鞋童都知道要趕快進場買股票的時候,就表示手上的股票該賣了。藉由這本書,推薦者也許是想提醒投資人當風暴襲來之時,不要給貪婪沖昏了頭。只是話說回來,知道是一回事,嘗試去做又是另一回事,要當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智者又豈是簡單的呢?

  另一本經典--「困惑之惑」,年代則更為久遠,為Vega於1688年所寫,介紹了大航海時代歐洲股票的交易概況,在那個沒有電腦系統的時代,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人工作業上的弊端,既然存在著漏洞,利字當頭,自然也就不乏鑽營之人,這本書主要就是在闡述這一類的手法,只不過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開始接觸股票的時候,證交所就已經是電腦化的關係,不是很能體會那樣的情境,再加上當時金融商品的遊戲規則和今天也有些不同,且在術語的使用上也一直反反覆覆,教人摸不著頭緒,看到最後我也困惑了。

  在導言的部分也有說明道,本書的原文是用西班牙文寫成,採取的是「一種炫目造作的寫作風格」,「過於複雜和做作...對於現代的讀者來說,這種風格卻非常難以理解」,「是一本需要大量解釋的書」,為了方便讀者的瞭解,英譯者在文中也添加了「詞語、短句,偶爾甚至是完整的句子」,基於對原作者的尊重,也保留了原書中一些數字上的謬誤。由這些可以看出這本來就不是一本很好讀的書...XD

  雖然說我並不確定對書中所提及那些手法的理解是否正確,不過我想大致上跟類似早些年台灣股市常見的軋空行情應該是差不多的,很多人藉由對行情的操弄大賺其錢,由此可以窺見投資市場上人為操作的一面,它從來不是經濟學中論述那種資訊完全公開的理性市場,消息一旦掌握在某些壞心眼的經營者手上,就端看他想怎麼玩,想要它漲就放出利多,反之就放出利空,要是賺夠了他就先溜了,倒楣的是誰?不消說一定是廣大的散戶,只是如果想光靠消息面來交易,那麼就算被人耍玩在股掌之間,也只能認了。

  另外,書中提到頗多關於選擇權交易的細節,閱讀之前如果能夠對選擇權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相信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的,以上。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隨想.me] 少搜尋多煮開水?

  幾天前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

一位哈佛大學學者表示,一般使用桌上型電腦進行一筆搜尋會產生7公克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煮熱一壺開水產生的碳排放。

初看到這個消息不禁皺起眉頭,心想:「意思是以後得少用Google嗎?」,轉念又想--這個數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在猜是將Google用來搜尋的電腦群其產生的碳排放量(這個數字應該也是把一台電腦的碳排放量×總電腦數算出來的吧!)除以Google的總搜尋次數得出的,而不可能是說只要你按下搜尋,地球上馬上額外多出了7公克的二氧化碳。(這如果算得出來也太神奇了)就算你不去點「搜尋」,Google的電腦群也不會因此而停機,大家實在沒必要為了多搜尋了兩次而感到罪惡。

  另一方面,我也很納悶,難道說不用Google搜尋而特地跑到圖書館找資料難道就可以少排放點碳嗎?如果你是走路或是騎腳踏車,或許吧?如果是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不也增加了碳排放,加上現在很多期刊、論文集都是放在資料庫裡面,不用電腦、網路還真看不到,那又該如何呢?更別提如果為此而出紙本,不知又得消耗掉多少樹木,真是動輒得咎啊!

  在衡量碳排放量多寡時,是否該代入經濟學的「機會成本」觀念,而不只是丟出一個數字,或只是告訴大家用Google搜尋一次等同於燒一壺開水,這兩種行為並無法代換,難不成這位哈佛的學者是想叫大家少搜尋多煮開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