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旅‧遊] 去北美館看公仔

  11月中就在報紙上聽說海洋堂要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辦公仔展了,只是人擠人的場面始終不是我樂於參與的,也就不急著在第一時間去看展,一晃眼過了一個多月,想想人潮應該消化得差不多了吧!於是,找了個應該沒什麼人的上班日下午,拉著朋友一起看公仔去了。

  說到北美館,雖然以前唸書的時候,常常坐著公車經過,然而實地造訪這還是頭一遭哩~~第一次來,當然會想拿出我隨身攜帶的 S3 拍點東西留念囉!只是美術館重地,裡頭多半是不太可能開放攝影的,那就....拍拍外面這些放在公共空間的雕塑品好了,我欣賞藝術品的慧根是淺了點,看了半天也講不出什麼所以然,放上照片讓大家自己鑑賞吧!



  門票是30元,只不過我們到了現場才知道隔一天星期六開放免費進場,查了一下,官方網站是有寫「週六17:30至20:30免票參觀」,想省錢的人倒是可以考慮,個人則是寧可花個30塊,只求享受一份不受打擾的看展樂趣。

  展覽名為「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主角當然是海洋堂的公仔,什麼御宅族文化不過是聊備一格,第一區主要是兩面排列著扭蛋,看起來很壯觀的牆,只是細細的看完一輪才赫然發覺,海洋堂出品的扭蛋,我竟然連一個都沒有,想想我買的似乎都是 BANDAI 他們家的居多,看改天要不要也請 BANDAI 辦個公仔展,相信規模一定會更大。

  一般來說,去轉扭蛋或是買盒玩時,幾乎都不是以收集為出發點,而是很隨興的看到哪支喜歡就買哪支,並不太會去留意是哪一家出品的,也因此對於海洋堂的名號,聽當然是聽過,然而印象倒是模模糊糊,約略記得是一家以精緻出名的製造商。當初去東京玩的時候,也曾經考慮過要去秋葉原的海洋堂 HOBBY LOBBY TOKYO 朝聖一下,只不過行程跟著團體走挪不出時間而緣慳一面,會想去北美館看這回的展覽,有一部份的原因也是為了彌補這份遺憾。

  走過扭蛋長廊,公仔的尺寸也長大了,這一區主要是以機器人動畫、人攝的系列為主,目測的尺寸應該是從6吋到18吋都有吧!還有幾尊是等身大小的尺寸,包括村上隆這尊以50萬美金售出的「Miss ko2」(現場的應該是複製品吧!)。

  提到村上隆,第三區另外有個他和BOME所共同設計的公仔專區,裡面還附設了一個輔導級的小房間,沒錯!真的就是輔導級,並沒有看到村上隆另外兩尊常和 Miss ko2 擺在一起的大奶妹跟豆漿弟,展的東西完全不會讓人產生任何的遐想(想像力太豐富的人除外),看完我還跟朋友抱怨說,這有必要另闢一室嗎?只是沒想到這樣的程度就可以驚動議員特地去北美館抗議,也難怪連一些明明不太限制級的漫畫,都要多一個爆醜的紅圈圈了。

  村上隆所設計的一系列公仔,說實在的完全不對我的胃口,也不太能理解 Miss ko2 為什麼可以賣到50萬美金,想來想去或許只有藝術兩個字可以解釋吧!不過,個人倒是蠻喜歡他跟LV合作的這支廣告,繽紛的色彩加上日本動漫畫的元素,配上輕快的音樂,給人一種百花齊放、挺春天的感覺。


Louis Vuitton "Superflat Monogram"

  除了Bome,其他還有一些原型設計師的展區,只是名字都沒記起來,唯一記得的只有以山口式可動聞名的山口勝久,那一區展示了很多櫃,裡頭放了諸如Eva初號機、TORO貓等搭載山口式可動關節,這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山口式可動的威力,以往的模型往往只能做一些很簡單的動作,但經過山口勝久的改良,海洋堂這一系列的可動式模型能夠做出一些甚至連 18 吋人偶都不見得做得到的動作,也難怪能夠受到這麼多人的青睞了。

戰利品

  大概花一個多小時就把展覽逛完了,裡面的是展品只能遠觀又不能褻玩,有種搔不到癢處的感覺,口袋裡的小朋友蠢蠢欲動地在外頭的道具店交易了幾座戰利品。

1. 山口式可動 Saber

  會買這隻的最大原因是便宜,原價同樣都是2499日幣,但相對於黑版 Saber 680 元的價格,400元顯得親和多了,當做山口式可動的初體驗應該是蠻適合的。

  回家小試了一下,可動範圍確實讓人驚異,只不過摸了半天,對於關節的調整還是不太順手,很怕自己太粗魯,一個不小心就把手腳扭斷,那就糗了。



2. メカ娘 Vol.2

  哈哈~會買這隻的原因還是便宜,這系列出來蠻久了,只是一般售價都是 200 元左右,實在買不下手,這回看到竟然比樓下的FF Q版還便宜,當然是收了...^Q^



3. Final Fantasy Trading Arts Mini
 - Vann -

  運氣不錯,一盒就中我想要的前兩順位之一,FF X的Vann,Lucky!!!


PS. 太小隻,S3 好難對焦,焦距有點跑掉了...XD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fun] 踩地雷‧電影版

Minesweeper: The Movie
踩地雷‧電影版

內嵌中文字幕


  這是中午朋友 Jeffrey 傳給我看的一段影片,竟然有真人版的踩地雷!呵呵~還真是有趣哩~上Youtube搜尋了一下,另外還有一支預告片1號。


  雖然是短短幾分鐘的短片,但不論是演員還是後製處理都弄得有模有樣,能夠這麼認真地將一段搞笑影片,製作得就像是真的好萊塢電影預告片,也真的是不簡單!也讓我對這個 CollegeHumor 產生興趣。

  於是,按圖索驥找到了它的大本營才發現,哇塞!這已經不屬於個人作品了,而是以企業經營的規模大量地在製作這一類的趣味短片,除了踩地雷電影版之外,還有其他以電影、電玩為主題的搞笑影片,像是惡搞快打旋風的 Street Fighter: The Later Years等等,雖然說英聽不夠好,聽不太懂對白,不過看到挺著啤酒肚的 Guile 還是讓人不禁莞爾。

  根據 Wiki 的資料,這個網站當初是由兩個高中生在1999年所建立的,每個月有高達800萬不重複的個人上過這個網站,能夠維持 8 年左右的時間,不用說是順利經歷過網路泡沫的洗禮了,稍微看了一下,網站的營收似乎只有來自右手邊 Sidebar 上面那個唯一的廣告。

  搞笑短片或許難登大雅之堂,也無法得到奧斯卡金像獎,但它卻可能比好萊塢電影更容易賺到網路的錢。除了 Youtube 之外,這或許是另一種靠短片成功的網路創業個案吧!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讀讀書] 大前研一‧想做的事就去做

書名:想做的事就去做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02.8
a's 評價:★★★

  稍微算了一下,這應該是我所看過第 6 本大前研一的書了!有看過我前面一些文的人,就知道我對他的書評價並不算好,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想吐嘈說:「既然這樣,那幹嘛又挑他的書來讀!」,說的也是,書架上也確實還有一缸子書還沒看,即使將大前研一的書都剔除掉,也不至於落到沒書可看的境地,然而大前研一的盛名,對我來說仍是一個未解的謎,一個人得享盛名其中必有道理,想想每年全世界有這麼多大公司老闆邀請他去演講,總不至於全部都讓他呼嚨過去了吧!

  話雖如此,但前面胃口已經被打壞了,手邊仍有好幾本是買了都還沒看過的,卻實在提不起興致看他的書。之所以會起心動念想看這本《想做的事就去做》,單純是前幾天去山外圖書閒晃,在平台上發現大陸新出了一本大前的書--《我的人生哲學》,怪哉~怎麼好像沒聽過這一本,稍微翻了一下目錄,我心想這八成是「想做的事就去做」吧!

  回到家,硬是從書堆裡頭把這本書翻出來,一查之下,嘿嘿!果不其然就是它。既然都拿出來了,索性就把它看完吧!否則現在不看,下一次再翻出來也不曉得是民國幾年了;而且根據這一陣子看書的心得,我發現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書,往往都不用花多少時間就能看完,這樣看來機會成本也不大,那就看吧!

  也因為前幾本書的經驗,這回我學乖了,決定不再將大前研一寫的書,當做是嚴肅的商管書來看待,而是改用一種看散文、小說的心情來閱讀,不特意去期待它能有所回報。雖然沒有刻意去比對,不過從內容來看,我真的覺得它跟《OFF學》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卻少了在看《OFF學》時的一股憎惡感,心態的轉變還真的是會影響到看書的感覺哩~

  而從這本書也終於能夠瞭解,當初在師大遇到的那個人,為什麼會說大前研一臭屁了,一個人從頭到尾重複地說著,自己活到 58 歲已經活夠了,未來還有 20 年可活,卻想不到有什麼事是想做還沒做的,這話聽起來不是挺欠揍的嗎?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會將這樣事業成功又能兼顧玩樂的人生當作是終極目標。這本書可以說是徹頭徹尾地歌頌著資本主義的價值,然而看到這一段,我腦袋裡想的卻是,錢賺夠了也玩樂夠了,就真的此生無憾了嗎?

  單就這一點來看的話,我認為 Bill Gates 的格局要比大前大多了,起碼他知道即使從微軟退休,即使已經衣食無虞,這世界上仍然還有很多事情值得他去做、去忙碌,而不是像大前在感嘆著無事可做,只要他願意,我想很多非營利事業都會希望借重他管理顧問的專長吧!倒也不是說自我滿足不重要,只是覺得還有其他直得努力的價值,既然行有餘力,何妨撥一些出來助人呢?

  最後,還有一個會讓我看了覺得想笑的地方,那就是這本書又一次提到了「租房子還是買房子?」的老梗,看了 6 本書就有 3 本談到這個話題,真不知道是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需要一提再提,還是有其他原因?不過沒關係,我已經把它當作是大前研一的招牌菜了,即使下一本再出現,也嚇不到我的!哼!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書與我] 會為你的書包書套嗎?

  不曉得大家會替你的愛書穿上衣服嗎?根據 aNobii 的討論,大部分的人好像都不愛,甚至有些人還會認為那只有小學生才會做吧!以前我也不會,倒也不是怕被人家說是幼稚或是像小學生,純粹是覺得沒必要,所有的書裡頭大概只有漫畫,才有那個榮幸穿上閃亮亮的書套,只不過那個書套也不是我買的,而是以前常在光華新瑞買書,書店送的,想說不用的話那個書套也不知道要放哪裡,丟掉又有點浪費,乾脆套上去還比較省事。

  用書套可以讓書常保如新當然是不錯,只不過還是有一些缺點,像是我的漫畫有點多,數量多到櫃子放不下,那些多出來的漫畫,橫著放找不到書擋,疊著放的話,常常稍微碰一下,整落書就砰地一聲垮下來,很奇怪哩~~好像只有漫畫會這樣,一般圖書包上書套卻不太會,不知道是不是表面積比較小的關係,底盤不夠穩。

  會想到要包書套,主要是因為有一陣子常常帶書出門,可能是背包太大吧!裡頭裝的書像坐不住似的,在包包裡面翻來滾去,沒多久整本書看起來就舊舊的,尤其是封面做過亮面處理的,那更是慘不忍賭,讓人有點 Orz。也因為這樣,才會一本一本乖乖包好書套。

  由於常常買書套的緣故,我發現一件很弔詭的事,一般大家在書店看到的書,多半都是以菊18開為主,尺寸是 21.0cm X 14.5cm,標準規格是這樣,不過各家出版社印書的時候,往往沒有要求到那麼嚴格,有時候你會覺得很傻眼,相同系列的書排在一起,竟然不一樣高。而書套上面標的都是書高,意思是21.0公分這個尺寸會是所有的書套裡面賣最好的,然而有時去書店或是文具店買書套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不管什麼尺寸都有一些,唯獨缺了21.0公分的,更糟的是,可能連跑好幾家都缺貨。

  文具店到底知不知道21.0公分是最常用的大小,這一點讓我很納悶,按理說這在進貨、叫貨的過程中應該都會發現才對!是因為書套沒有什麼人用,所以暫時缺貨無所謂,沒有必要保持安全庫存量嗎?還是說店員根本沒注意到這件事,覺得有其他尺寸的書套就行了,少了21.0公分也沒關係?

  當 7-11 的POS系統,已經開始算計起氣溫對銷售的影響,只要氣溫一升高,就知道飲料、冰棒等立刻就要趕快進貨,Wal-Mart 打算用 RFID 來同步管理銷售、庫存的時候,很多比較大型的文具店,多半也都有用掃描器在結帳了,只是文具店的條碼機卻連書套缺貨都不曉得,即便是這樣,文具店仍然是生意興隆,分店一家開過一家!做生意還真是一件有趣的學問哩~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CG] Merry X'mas



  雖然好像有點遲了,但還是祝大家聖誕快樂!Merry X'mas~~

  話說原先是預計要做卡片的,只可惜處理了半天都弄不出滿意的效果...雖然我本身是不太過節的,不過還是用這個閃亮亮的Merry X'mas,為部落格沾點節慶的熱鬧吧!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書摘] 再談選舉噪音

  前幾天談到選舉噪音,或許是選舉日期越來越逼近了吧!偶爾總還是零零星星會聽到一些,不願放棄虐待選民耳朵的宣傳車,正用那高分貝的喇叭,聲嘶力竭地在做最後的掙扎,當然如前文所說,和往年的此起彼落相比,這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安靜了。

  剛好這幾天正在讀的《叔本華論文集》,裡頭就有這麼一篇專門在討論噪音,叔本華在提到噪音的時候是這樣子說的:
「幾乎可以把它列入第十一戒,噪音之可憎、惱人,由此可見一斑。噪音不但會中斷我們的思想,甚而也有破壞作用,可說是所有的中斷中最要不得的東西。」

叔本華最痛恨的噪音是馬鞭的響聲,他認為那種無謂的噪音會扼殺一切思考,甚至主張應該把製造這些噪音的人,抓來打五大板,讓他們知道警惕。

  這點我完全認同,其實選舉噪音又何嘗不是呢?雖然口口聲聲都是為民喉舌,然而當你想專心讀書的時候,它卻可以完全不顧你的權益,任性地喧嘩,轟炸你那渴望安靜的腦袋,這不是很弔詭、很諷刺嗎?更令人厭惡的是,它無孔不入,即便你躲進圖書館都無法閃避它無情的攻擊,卻又拿它無可奈何,這大概也是選舉文化中,最讓我痛恨的一件事吧!

  只是這樣的行為到底能不能發生作用呢?我想沒有人說得準吧!更別說這些人即便是真的當選,之後能為人民做多少事情,也是個大問號吧!兩者相權之下,我倒覺得應該立法嚴格禁止這些選舉噪音,讓大家的耳根子可以清靜一點,也還給需要腦袋思考、閱讀的人一份清靜。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隨想.me] 電視廣告為什麼要搭配關鍵字?

  常看電視的人不曉得有沒有發現,這一陣子搭配「關鍵字搜尋」的電視廣告好像越來越多了,從最早 HSBC Direct 的「3倍」、「+薪」到最近遠雄建設的「二代宅」、史雲遜專業健髮的「保護毛囊」等等,看完廣告之後,唯一的感覺大概是一頭霧水吧!

  除了一時好奇外,不太知道有誰會無聊到想去搜尋這些關鍵字,偏偏好奇的人往往也都不是廣告想要Focus的客群,我想不用去驗證也知道,搜尋完的結果無非又是一堆廣告文案,如果真的對於那些廣告訴求有需要的話,只要上Google搜尋公司名稱,查到的八成也會是差不多的東西吧!我一直都很納悶,這樣的結合到底能產生什麼樣的實質效果?

  今天在378期動腦雜誌看到一篇《整合網路行銷創意攻略》,才約略知道原來結合關鍵字搜尋的目的,其中之一是透過計算消費者因廣告所引發的搜尋量和點閱率,來評估該電視廣告的效果。只是看了雜誌上列的數據發現,當初 HSBC Direct 的「3倍」在電視上曝光了 6 億次,卻僅刺激 1 萬人的主動搜尋(不曉得這 1 萬人是否屬於不同IP,還是只是單純計算人次...),等於平均每曝光 6 萬次才能激發 1 個人行動,這樣的效果能算好嗎?

  關鍵字廣告原先的意義,無非是希望當大家以一些常用關鍵字進行搜尋的時候,自家的網站或是廣告可以放在最好、最顯眼的位置,以吸引到網友們的眼光,進而點閱,最後轉換成實際的獲利。然而這一系列的廣告,所使用的關鍵字,不論是「3倍」、「+薪」、「二代宅」還是「保護毛囊」,與其說是常用關鍵字,毋寧更像廣告口號,更教人好奇這真能發生後續的效益嗎?個人倒覺得兩者的結合,是讓 Yahoo!奇摩的「關鍵字廣告」搭了便車,透過不同商品廣告的重複放送,加深了觀眾對關鍵字廣告的印象,反而對廣告主而言,並未產生太大的實效。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隨便聊] 警察拼業績的季節又到了

  前幾天跑到師大夜市溜達,到漫畫店找書的時候,無意間聽見店員正在抱怨著,機車停在外面竟然被開了罰單,心裡一驚,趕忙出去巡看一下自己的車子是不是也中獎了,呼~還好,沒事,發現車上有被釘上罰單的車子沒幾輛,似乎是比較早之前就來開的,只是店員有點後知後覺。

  今天早上出門去買早點的時候,不意在永福橋頭被攔檢,大白天的檢查的當然也不會是酒駕,只見檢查員猛盯著每輛機車的屁股直瞧,原來這回是在抓定期排氣檢查沒去驗的,前一陣子檢過,貼紙還是新的,所以快速通關了。

  買完早點也順便買了份報紙,回到家一攤開報紙,就看到這一則新聞--「忠孝東路四段 違停居冠」,不知道「警年終鎖定嚴查」這樣的字眼大家看了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我想只要是有開車、騎車的朋友,大概心裡都有底了。

  沒錯!恐怕又到了歲末年終警察出籠的時間,還沒去做排氣定檢的記得要去檢,最近這個似乎抓得很嚴,常常會看到警察守在幾個重要道路攔檢,像是建國南路、永福橋頭這些地方,一不小心你口袋裡的小朋友就跟你說再見了。另外,騎車記得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不要隨便右轉,否則你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看到條杯杯的微笑。

  講到紅燈右轉又讓我想起一件鳥事,順便講一下提醒大家注意,快過年了相信會有很多人去迪化街大採購,記得如果行經長安西路、天水路和延平北路交叉口的時候,即便是綠燈也千千萬萬不要右轉,那是一個陷阱,據說也是台北市唯一一處綠燈不能右轉的路口,警察局就在對面,警察杯杯也常常會等在延平北路上,用紅單提醒你交通號誌的重要(紅綠燈上面會看到一個禁止右轉的交通號誌)。景氣不好,希望大家出門多多注意,不要一個不小心又得多上繳一些給國庫。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隨想.me] 安靜似乎是今年選舉的特色

  又到了選舉的季節,當大家都為了物價頻頻上漲而唉聲嘆氣的同時,兩大政黨也為了一些無迫切性、無甚建設性的話題,在各大電視、報紙等媒體上激烈交鋒,如同往年一般,公益廣告也在這個最需要提醒選民執政黨政績的時候頻頻登場亮相,就怕大家不知道他們是有在做事的。這樣的選舉現象,相信大家應該也都不陌生才對!

  這次的立委選舉是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這段時間如果你既不看電視新聞,也不翻閱報紙的話,你可能完全感受不到選舉將近的氣氛。馬路上既沒有喧騰的旗海,也少了嘈雜惱人的宣傳車,這大概是我目前所能夠實際感受到,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唯一好處吧!

  還記得那年正在狂K書準備考研究所的時候,很不巧剛好遇上選舉,每回都讓窗外宣傳車那些「請支持XXX,拜託...拜託...」的喇叭聲給吵到快抓狂,我都很想拉開窗吼道:「哩麥擱吵阿,拜託...拜託...」。真不知道這種狀況,純粹是不景氣之下的特例呢?還是因為「小選區」、「當選人唯一」所帶來的特殊效應?抑或是選舉未進入白熱化的暫時性現象。個人倒是非常期待它能夠成為未來選舉時的常例。

  只是我也蠻好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也許是因為每個選區只取一人吧!宣傳車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形象而是為了知名度,希望透過重複的效應,讓選民能夠在無意識當中記住這位陌生人,畢竟你去投票的時候,怎麼也不可能會投給一個你完全沒印象的陌生人,透過吸取一些游離票,搞不好有機會吊車尾選上。

  然而,現在是一區只有一位可以當選,無形之中也縮減了僥倖的機率,必須在兩為有政黨挹注的候選人之間異軍突起,光靠提高知名度似乎很難殺出一條血路,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各候選人之所以放棄傳統競選方式的原因。這樣一想,我就蠻擔心這樣的選舉制度是不是也間接地促成了兩黨政治的茁壯,反而抑制了一些小黨或是新血輪的出線機率,也削弱了制衡的力量,真要如此演變的話,可能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讀讀書] 慢慢來/比較快

書名:慢慢來/比較快
作者:九把刀
出版社:春天
出版日期:2007.10
a's評價:★★☆

關於九把刀

  在談這本書之前,先來聊聊九把刀好了。

  自從看過痞子蔡那部讓他聲名大噪的成名作--《第一次親密接觸》後,不解何以一部貌不驚人的小品羅曼史,竟能擄獲如此高的人氣,難道就只因為它原生於網路嗎?這似乎沒有辦法說服我,從此對網路原生的小說就不存太多期待,兼且敝人在下小的我一向也不太喜歡蹲坐在電腦看太長篇的文字,也因此網路小說從來就不在我閱讀的疆界裡頭。

  直到遇見了九把刀,它的作品也成了我現在唯一會讀的網路小說作品。最早是從同學推薦的《功夫》開始看起的,之後陸陸續續也看完了一二十本他的小說。九把刀算是個非常懂得拿捏說故事技巧的作家,文字的節奏雖然說是屬於詼諧逗趣又帶點Kuso,然而卻又不至於失控脫軌,且能在輕鬆的步調間,讓故事一路順著往下走,使人處在一種亦莊亦諧的氣氛當中,進入了他的故事世界裡頭。說故事的功力一流也就罷了,寫書的速度同樣是挺嚇人了,不過短短幾年的功夫,就出了40本書,而我竟然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收藏了30本左右他的作品。

  更何況他還不僅僅是書寫得多這麼簡單,題材亦是不限一門,從校園愛情寫到武俠、驚悚,短篇小說寫到長篇小說,最近甚至還寫起散文,雖然並不是每部作品都能滿足我的期待,不過我還蠻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

  在這許多的作品當中,個人是比較偏愛「愛‧九把刀系列」的「等一個人咖啡」、「愛情,兩好三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硬要從裡面挑出一本的話,我想我會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票,我喜歡它的真實性,或許沒有虛構故事的高低起伏,卻很貼近我們對生活的體驗,也許沒有Happy Ending,卻很像在聽朋友講他的愛情故事。

關於「慢慢來/比較快」

  講完了九把刀,這本書的作者雖然是九把刀沒錯,只不過它並不是小說,而是將九把刀為中國時報三少四壯集所寫的專欄文章集結而成的。要是你喜歡《獵命師傳奇》前面的序言,那種無厘頭、虛虛實實的風格的話,那我想這本書應該頗合你的胃口。

  可能因為寫的是專欄吧!寫作的風格和小說的序言頗類似,筆調時而認真時而遊戲人間,這一篇可能還很認真在講著關於網路小說寫作的事,下一篇卻突然又跳到一個純屬虛構的紙箱國去,要是每一篇文章都很認真地去看待的話,不曉得最後會不會反被搞得糊里糊塗,搞不清楚自己現在究竟是在現實還是在虛幻中。

  說實在話,個人是比較偏好像是之前提過《毀掉作家的三句話》,這一類語帶戲謔,像是在吐苦水一樣的評論,往往實在到讓人看了想笑。至於其他那些彷彿有三分認真卻帶著七分惡搞的文章,就好比紙箱國系列,又會讓我宛如丈二金剛一般摸不著頭緒,不太瞭解他想表達的是什麼,越嚼越覺無趣,甚至有點昏昏欲睡。也因此,整體的評價,我想或許用毀譽參半來形容會蠻貼近的吧!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隨想.me] Wii初體驗

  2006年11月19日任天堂的新遊戲機 Wii 正式上市,旋即以黑馬之姿踢下 PS3 以及 XBOX 360 奪下了這一代遊樂器之王的寶座,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波 Wii 熱。只不過,Wii 是紅了一年多,我卻始終是在這波熱潮的外頭看熱鬧,不管 Wii 有多好玩都僅止於聽人家說的。直到昨天,總算是一償宿願了,剛好有個朋友買了一台 Wii ,就跑去玩了2個小時,只是說實在的,滿足感並沒有想像中得大。

  雖然只接觸了短短的時間,不過還是來說說我的試玩心得好了。Wii Sports 我想應該也是很多人第一款接觸的 Wii 遊戲吧!將裡面包含的六個運動遊戲很快玩過一遍,單就遊戲本身來討論的話,這種程度的遊戲對一個玩家而言,實在是很陽春、沒有特色。

  想想一個棒球遊戲只需要投球和打擊,那是什麼年代的事了,更何況每個遊戲都不夠完整,棒球只有3局而高爾夫只有3個洞,連最基本的局數都達不到,更別提其他更進一步的設計了,與其說它是遊戲,我倒覺得更像是 Wii 的體驗或說是測試軟體,只是專門用來讓人體驗 Wii 特殊的體感操作的。

  Wii Sports 設計簡略的原因我猜應該有兩個,一是為了搶市,畢竟體驗操作並不是什麼非常難的技術,應該不是只有 Wii 才做得到的技術,像 PS3 的 Liar 也已經做到能用搖桿的晃動來操縱飛龍了,也因此 Wii 在上市之前必須密而不宣,免得讓對手提前知道反被倒打,當然也就不可能像其他遊樂器一樣,在上市之前大肆宣傳自己有什麼優勢,只是也不能只顧著趕快把主機推出卻沒遊戲可玩,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簡單卻能充分展現新操作方式魅力的遊戲,便成了權宜之計。先求出奇制勝在市場上佔得先機,至於複雜的遊戲則可留待之後慢慢完成。

  再則,Wii 所主打的客群本來就不是只有資深玩家,它還有一個戰略目標是要將原本不玩遊戲的族群也一網打盡,除了體感操作之外,「老少咸宜」會是 Wii 遊戲的另一個特點,設計陽春的遊戲也許更容易為婆婆媽媽們所接受吧!

  大概玩了3款遊戲,個人覺得 Wii 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撇開遊戲性的加強不談,體感在設計上也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動作並沒有想像中確實,玩拳擊不像在打拳倒更像是在打太鼓,而且運動量也沒有預期中大。

  說了那麼多,好像會讓人覺得 Wii 不怎麼好玩,其實也不至於啦!以遊戲玩家的身份來說,不諱言是有點小失落,然而這畢竟是一種新鮮的遊戲方式,光是能夠起來動一動,而不是只有動動手指當個沙發馬鈴薯,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只是一開始也有很多不夠好的地方,起碼目前是就還沒有看到一款殺手級的軟體,有待遊戲廠商開發的玩法也還很多,真的希望 Wii 不是只有操作方式吸引人,在遊戲性上也一樣要有讓人驚豔的表現,像我就還蠻期待實況野球在 Wii 登板的,也期待它能讓我流很多汗,呵呵~~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書摘] 君子遠刨廚

  「君子遠庖廚」這句孟子講過的話,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甚至有很多男人喜歡拿來掛在嘴邊,以做為不進廚房的藉口。然而,孟子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我想大概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吧!包括我自己在內。事實上,這句話出自於《孟子‧梁惠王》,原始的版本是這樣的: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譯] 孟子說:「沒關係,之所以會感到不忍心就是一種仁慈的表現。會覺得牛不行殺而羊可以,只不過
是因為當時您所看到的是牛而不是羊罷了。君子對於這些動物,如果見著牠們還是活著的,便不忍心眼睜睜地看到牠們被宰殺;聽到牠們的哀嚎,便不忍心去吃牠們的肉。正因為如此,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原來孟子之所以遠庖廚,其原意並不是對於廚師這項工作的輕蔑,在說的是一份不忍殺生、見血的惻隱之心,雖然是種眼不見心不煩的鴕鳥心態,然而卻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君子不該進廚房,可見很多人拿來說嘴的「君子遠刨廚」,不過是曲解聖人之言來防衛自己的謬論。

  對我來說,這一段文字並不陌生,模模糊糊地記得曾經在高中的課本裡面看過,只是當初之所以唸它,所為的不外乎就是要考大學,書拿來就啃,哪有心思細細地去品味這些話到底想要談論的是什麼哲理,就這麼把這些之乎者也就這麼囫圇吞棗似的生吞活剝了,即便是朗朗上口也不過是徒具其形,如船過水不留痕跡。

  直到這兩天在閱讀《女農討山誌》的時候,又重新看到作者講述起這一段,彷彿熟悉卻又陌生的文字,剎時間讓我有些汗顏,以前唸過的書還真的是不知道唸到哪邊去了,不過卻也有一種以前隨意灑落的種子,突然之間發現竟然有一顆發了芽的奇妙感覺。

  在看《生命的沈思》這篇時,或許是其中對於儒家思想的批判,讓一向不怎麼喜歡儒家思想的我見獵心喜,在腦海之中也起了一些波瀾。對於儒家也確實是有一些話不吐不快,只不過,我不曉得在自己目前對論語、孟子的瞭解裡頭,到底參雜了多少似是而非的雜質,興許重拾論語、孟子之後會有一番截然不同的看法,我想還是少說少錯吧!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讀讀書] 吸血鬼獵人D

書名:吸血鬼獵人D
作者:菊地秀行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03.5.14
a's 評價:★★★

  雖然說一直以來都沒有正式拜讀他的作品,不過對我而言,菊地秀行這個名字倒也不陌生。過去陸陸續續也透過了魔界都市、魔界學園、退魔針等等,以他的作品為基礎所改編的漫畫來認識這位作家。同時也因著這些漫畫作品而產生的喜愛,自然而然對於原著小說始終存在著興趣,而這一本吸血鬼獵人D,正是我接觸菊地秀行文字作品的第一回。

  我和菊地秀行的緣分似乎都和動漫脫不了干係,吸血鬼獵人D這個名字,最早也是從同名動畫知道的,不曉得這是不是可以稱之為人狼後遺症,自從興沖沖看過人狼這部同樣備受推崇的動畫,卻被悶到不行之後,對於這些所謂的名作就很難提得起興致,以致於即使它有許多網友背書推薦,手邊也有現成的DVD,我卻到現在都還沒有什麼動力想去看這部動畫!

  興許是當初對它的期待太高了吧!看完之後,說實在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當然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被書籍突兀的排版一再打斷閱讀的節奏吧!常常會突然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誰在講話,我很好奇是日文版本來就是如此編排的呢?還是說是中文版在排版上出了問題,好比說194頁的這段
「『放著吧。我會搬。』
D發現她步履蹣跚而說了這句話,『不用你管!』
連自己也吃了一驚的粗魯聲音--和淚水一起爆出。」

看完之後,你能立刻分辨哪一句是D講的,哪一句又是朵莉絲講的嗎?在加上翻譯在戰鬥場面的敘述上常常出槌,伯爵和D最後的那場大決鬥,勝負究竟是怎麼分出來,到現在我還是一頭霧水,也因為常常需要回頭去確認內容,一本250頁竟然讓我花了比看一本金庸小說還多的時間才看完,這實在算不上是什麼愉快的閱讀經驗。

  至於另一個原因,也許是出在這本寫於1983年的作品在動漫界所掀起的影響實在太廣了,以至於很多內容都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除了上面說過那些改編的作品之外,不意外地也包括了吸血鬼漫畫,甚至是九把刀的獵命師傳奇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就連很多不是吸血鬼系列的漫畫或多或少也吃到它的口水,比如說朵莉絲和丹兩姊弟相依為命的這個橋段,在M.A.R魔兵傳奇、聖石小子等作品都出現過。

  當橋段一再被重複使用,不可否認地建立了它經典的地位,如果你過去從未接觸過類似題材的作品,或許仍然可以跟著劇情大呼過癮。然而卻也間接磨損掉作品的新鮮感,在品嘗過太多發揚光大的作品之後,再回過頭來咀嚼這部作品,卻讓它顯得有些了無新意,這還真是一種既真實又奇怪的感覺。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Sports] 再談亞錦賽

  昨天看蘋果日報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網友對於教練團調度的不滿,我可以理解很多人的不平,明明就是快要到嘴的鴨子,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牠飛走,那種心情確實很嘔。然而,誠如球評蔡明里在《大老二的遺憾》一文中說的:
「完全用結果論來批判,其實不盡公平。」

今天如果耿伯軒上去的結果不是提油救火,而是大殺四方的話,或許隔天大家會看到的就不是這些謾罵,而是一堆歌功頌德、英明神武的文字了吧!

  以郭泰源之前在誠泰擔任總教練的實績來看,個人以為他任這個總教練當之無愧,像亞錦賽這種短期決戰的賽制本來就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以一場比賽論斷一個教練的好壞,未免失之武斷。

  更何況,以過去看國際賽的經驗,包括徐生明在內的幾位老教練,在調度上更是保守,而且心態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 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金牌戰對上古巴,你可以從比賽的進行中,完全地感受到中華隊以拿到銀牌為滿足,彷彿戰勝古巴是一種奢望,半夜爬起來加油的我就像是個呆瓜一樣,我拒絕再看到這種沒有鬥志的比賽。

  運動比賽並不是只有老謀深算的勝敗算計,輸球無妨,但請讓我看到你想要贏球的態度與渴望,這才是運動比賽最可貴的。總教練這個職位,我支持讓一些新面孔來試試看,尤其是去年亞洲職棒大賽,帶著 LaNew 熊到東京去,打得日本羅德隊嚇出一身冷汗的洪一中,資歷或許不太夠,但我相信他是有那個能力更有那個意志,讓我們看到中華隊也是能登頂的。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Sports] 亞錦賽有感

  亞錦賽落幕了,如果棒球賽只打六局的話,或許我們就可以歡慶順利拿到奧運的門票了。可惜棒球賽是打九局,中華隊在最後三局失守輸給了日本,只差了一步就能順利完成全國同胞的期許。

  網路上很多人都把敗戰責任怪罪在教練團的頭上,只是比較一下正式上場的球員名單和原先預期的名單會發現,這次在打者的部分,我們少了林威助、陳鏞基這兩門今年在美、日表現不錯的巨砲,不論是對攻擊火力還是守備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另外,投手方面也少了郭泓志和潘威倫等多位投手,以致於場上幾乎完全靠雙林、陽建福和曹錦輝在撐。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陣容明顯不如日、韓的狀況下,我想教練團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即便沒有如去年亞運般神勇地力克日、韓拿下金牌,還是值得大家給點掌聲的。

  我們雖然輸了,起碼輸得坦蕩蕩,而不像韓國,就像是輸怕了一樣,無所不用其極地使出一堆小人步數,一下子是玩投手煙霧彈,一下子又是給假名單,結果還不是一樣沒拿到奧運資格還惹來一身罵名,不過這或許就是韓國人原來的嘴臉吧!

  自從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賽,在電視機前面目睹韓國隊用骯髒的手段踢下第四名之後,對這個國家就沒什麼好感,再看看這次亞錦賽,韓國教練金卿文被批評換名單耍賤的時候,卻還可以辯駁說自己「誠實且尊重規則」,南韓的《朝鮮日報》更寫道:「對先發名單變更的不滿,是日本的無知。」好笑!那可能是南韓人自己的規則吧!不然,亞洲棒總的技術委員會怎麼會說:「如果南韓再犯,亞洲棒總將很難跟他們做朋友。」

  體育競賽比的雖然是輸贏,但同時也講究運動家精神,技不如人或是運氣不好輸了球,回去再把技術磨練一下,下回討回來就是了,如果只想靠著耍小手段或是作弊贏得比賽,就算贏了也得不到尊敬,就像 2002 年南韓雖然拿到世界杯第四名,除了可以自爽之外,有人承認他是足球強國嗎?這次亞錦賽更是裡外俱輸,不但輸了球也輸了國格。

[圖片來源:陳楷 攝/中國廣播公司]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隨想.me] 關於蘋果日報的一些看法

  在網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批評蘋果日報八卦的人,這點倒是不怎麼讓人意外。今天在iReading的討論區又看到了類似的言論,我比較好奇的反倒是這些說蘋果八卦的人,是否有認真地去看過這一份報紙。

  在現實生活中認識我的人,多半都知道我是蘋果的忠實讀者,從2003年5月2日在台灣創刊開始,每天無論如何都會買一份蘋果日報。不諱言它在社會新聞和影劇版的取材上,,包括頭條的血腥畫面等等,確實是有蠻多可議之處的。然而,蘋果的副刊和體育版卻也是我所看過的報紙裡面最豐富的,並非許多人認定的一無是處。

  或許是創辦人本身就不是文化菁英而是服務業出身的吧!黎智英在《我是黎智英》一書中就曾經說過他的辦報哲學
「大多數人去強調『重要的事』,卻忘了『讀者關心的事』。」

而蘋果日報就是以服務業的心態在經營,所提供的就是「讀者關心的事」,在一篇有專業名詞的新聞下面,他知道讀者可能不太了解,會貼心地放上相關名詞的解釋。而以體育版來說,它也很清楚讀者想要看的到底是什麼,如果王建民在大聯盟創下新記錄,你可以一口氣看到 2~3 個版面的新聞甚至是一大張海報,對於球迷來說,這是多麼過癮的一件事,然而在過去卻是不可能發生的。

  我對影劇圈的八卦一向沒有太大的興趣,那疊厚厚的影劇新聞我常常都是很隨性的翻過,只是單就八卦新聞來談的話,對照過去其他幾家報社發生過的一些事件,我並不覺得自由時報甚至其他報在這點上會差到哪去,只不過也許是樹大招風或是該說是花名在外吧!很多人也都是以道聽途說的既定印象去論斷一份報紙,卻不願或不肯用自己的眼睛,親自去檢視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料。

  要批評別人當然是很簡單,這又讓我想到九把刀的新書《慢慢來/比較快》中的一個故事
  「幾年前,大陸年輕網路作家韓寒剛出道時引起一陣旋風,他的言辭鋒利跟他的銷售數字同樣叫人驚訝。某次在新書發表會現場,一個老教授舉手發言,長篇大論了網路文學的淺薄與空洞。
  只見韓寒接過麥克風,冷冷問了一句:「請問我這本書的主角名字是什麼?」
  老教授獃住,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韓寒不屑道:『沒看書就閉嘴。』」

這樣的狀況並不少見,只是我自己是認為「禍從口出」,不管是要批評或是引用任何一件事之前,都應該做點功課,多了解一些。否則,這樣的批評除了暴露自己的膚淺以及滿足一時的痛快之外,建設性何在?

-----------------------------------------------------------------------------
[延伸閱讀] 九把刀/
毀掉作家的三句話
九把刀在這篇文章中,談了許多關於文學批評的事,蠻值得一看的!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書摘] 行善也分等級

  「愛上經濟」一書中,在討論經濟學家對於「做善事」的觀點時,提到了一位12世紀的猶太裔哲人 Maimonides(西元1135-1204年),說道:
「行善表現到最極致,是施捨的人透過餽贈、借錢或者是其他方法,使得受惠者能夠在生活上自給自足。套句老話,就是『與其餵魚給他們吃,不如教他們怎麼釣魚』。」
又說:
「『施』與『受』兩方都必須隱姓埋名,以維護前者的善心,以及後者的尊嚴。」

之前也曾經在不同的書裡面,看到這種做善事又希望能維持受援助者尊嚴的觀念或是行為,這在西方世界似乎是個普遍且受到尊崇的。而傳統的東方思想,除了告訴我們要做善事以求福報、或是一些修橋鋪路的故事之外,似乎很少討論到「行善」。

  因此,我召喚了Google大神,探詢了這位 Maimonides ,發現他將行善分成了由高到低分成了 8 個層次:

01. 協助對方自立更生,讓他不用再去乞討。
02. 捐錢給不認識的人,且以匿名的方式付出。
03. 把錢捐給你認識的人,不讓對方知道是你幫助他的。
04. 捐獻給不認識的人,但對方知道你的名字。
05. 主動捐輸,但受者可能會感到羞愧。
06. 因為被懇求才付出,不過給予適當的金額。
07. 自願付出,但給予的金額不足以解決問題。
08. 心不甘情不願地施捨。

  偶爾我們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為善不欲人知」,這個對於他人的推崇。然而,這在 Maimonides 的哲學中,仍不算是善行的最高境界,幫助別人最好但可能也是最麻煩的方式,是幫助他自立,讓他從此脫離貧窮的狀態,這其實有點像是「搶救貧窮大作戰」節目的作法。

  只是常看「搶救貧窮大作戰」的人應該也知道,在這些接受過幫助重新站穩腳步的人當中,也有人是在營業一兩年之後又打回原形的,可見會造成貧窮的原因,往往並不僅僅是金錢或是技能上的問題,心態可能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協助重新自立的過程中,這似乎也是需要考量進去的地方。否則,一再重複幫助->自立->回復->幫助...的循環,只會讓接受者更加產生依賴的心態,對於「施」、「受」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