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周
作者:大前研一
a’s 評價:★★★
也不曉得大前研一在台灣是不是真的很紅,去書店隨便逛逛都會發現市面上他的書還真是不少,我的發想術、專業、Off學、思考的技術…,當然還有這本我才 剛看完的M型社會。對於大前研一,我也是最近這幾年才從雜誌上聽說這一號人物,也看過幾本他的書(不過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b),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喜惡,不過聽說一般對他個人的評價似乎是很兩極化的,說到這裡就想到那天我剛好去書店閒逛,在門口M型社會的海報前站著兩個人,其中一人就說他很討厭大前研一,不禁讓人好奇地豎起了耳朵,想聽聽到底是怎麼樣的原因,沒想到理由竟然是…因為他看起來很驕傲,哈哈~~不談人了,還是來聊聊這本M型社會吧!
一開始,先來談談我看完之後的評價。當然,能夠寫成一本書,其中一定有些觀念、想法是值得看一看的,只是作者是日本人,以致於這本書可以說是日本人觀點,對日本社會的著墨甚多,甚至隱約讓人感受到一些作者個人的政治色彩,不由得對他的說法產生某種程度的懷疑,且日本與台灣的國情畢竟不同、客觀環境如法律、政治生態等也有差異(雖然有些政治戲碼還頗熟悉...XD),能否一體適用也未可知,也使得大概有半本的內容是身為台灣人的我所無法了解、體會和應用的,最後兩章幾乎是以很快的速度瀏覽過。個人建議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看這本書的話,可以把前三章看一看就差不多了(第一章甚至只需要了解什麼是M型社會也就夠 了),怕遺漏的話,頂多再看看第四章的開頭;對於不想了解日本社會現況的人我覺得是足夠了。因此,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大概只有★★★。
接著就來談談我的讀後感了,M型社會指的是所得階層開始向兩邊靠攏,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中產階級消失的一種社會現象,根據大前研一的說法,美國早在 30年前即已發生,Wal-Mart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的,而在日本這樣的現象也正在發生中,原來針對中產階級所設定的市場策略也將跟著不再靈光,市 場上的商品也開始有了變化,提供低價、折扣商品的百元商店、Wal-Mart開始大行其道。但另一方面,中下階層的人卻也不甘於生活品質跟著低落,加上在 折扣商店省下了一些生活費,反而會願意在某些品項對自己好一點,這樣的商品也是大前研一所謂的「憧憬自由之丘」,即高品質的商品,而價錢在「加點油就可以 獲得」的範圍內,消費者其實是願意多付點錢的,這也是BCG所謂的「新奢華」(New Luxury)。某種程度來說,其實大家應該也都會有類似的行為。有些嗜好性的東西好比說模型、名牌包包等,喜歡的話只要能力能夠負擔,再貴你都會下手, 但看在旁人眼裡也許不以為然,但可能只是他的嗜好與你不同。這樣的現象應該不少見,會被這些商管作家拿出來提,或許表示這樣的狀況已經是一種社會上普遍的 行為,也可能是隨著社會的逐漸進步,生活不再是問題,所逐漸形成的一個必然趨勢。先是美國,後是日本,台灣或許也快了。
此外,這本書中提到幾個有趣的觀點,一是「一定要買車嗎?」,如果不常開的話,也許租車是比較划算的。再來是「為什麼大家都想買房子?」,因為買房子而讓自己的生活品質低落,不如租房子,將中間的差價到鄉下買間房,作為假日休息或是未來退休頤養天年之所都好。諸如此類的想法都值得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仔細想想該怎麼做對自己比較好。
延伸閱讀:奢華,正在流行(商智)
看完這本M型社會,比較有一些啟發的是「新奢華」這個概念,書中有提到這並非大前研一的創見,而是源自於美國的觀念,剛好在書店有看到這本講新奢華的書,於是順手就買下來了。書是買了,不過還沒看,等看完再來分享我的心得。
arthur@2006.12.8
2007.9.17後記
2007年8月號的遠見雜誌,在John Naisbitt的專訪中,他反駁了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理論,說道:
「整個亞洲,中國、印度、台灣...製造了多少新的中產階級啊!富人固然更富有,窮人也變得富有!我認識大前很久了,他錯了,他的說法,只是希望呼籲,政府再度介入干預自由市場,而這是錯的,政府唯一該做的,就是讓路,不要干涉企業。」
from: 遠見雜誌 no.254 2007年8月號 p.77
2007.12.22後記
政治大學企管系系主任別蓮蒂教授:
「台灣M型化社會還沒來,但台灣個人的M型化消費已經發生」
from: 動腦雜誌 no.378 2007年10月號 p.88
認識大前,約莫在民國74年,那時大前來台擔任經建會的顧問,對於台灣當時的國際競爭力頗多建言,那時他還在麥肯錫,而當時他的著作都是些小出版社在發行,像是「企業參謀」、「成熟化產業戰略」等,只在我們研究管理的小圈圈流通,所以在我們的社群中,不認識大前的是「白混的」。大前的「國際性」論著是「無疆界的世界」這本(聯經出版)書開始,說是國際性著作,其實也大量的用日本企業作批判案例,所以他的基底意識都是「反省日本」為主軸,其後他批判日本越來越強烈,也因此他終於染上了「大頭病」參選東京知事,下場不勝唏噓!敗選後,他自我解嘲的說:「日本現在還沒進化到接受我的主張」。其後他,更轉變方向「向下紮根」,發表一系列「上班族的未來求生術」,開始對庶民文化掀起自覺風潮,在此同時他再對日本執政展開更深刻的批判。有了這段緣由相信對大前近作「M」的產生應該不意外,這是他批判的延續,然而這書最奧妙的地方是在於喚起廣大的庶民別再沈迷於「江湖的爭鬥而肥了漁翁」,而試著去提升自我到「華山論劍」的生活。
回覆刪除A's您對近日媒體對M的各自解讀不滿,更突顯出您的思路獨具,不易眾云,這個年頭少有了!
您過獎了,現在看報章雜誌似乎很難避免看到「M型社會」、「Web 2.0」這些字眼,如果是引用適當也就罷了,偏偏所表現出來的意念卻總是和我所了解的有所衝突,故而有些不滿之處,藉由文字稍微發洩一下。
回覆刪除其實不僅是M型好用,2.0似乎也是不遑多讓,什麼都可以拿來2.0一下,偶爾甚至連3.0都跑出來湊熱鬧,之前還跟同學打趣說我們是Lab 2.0,因為老師都忙於外務,沒時間管學生,大家只好各自努力、相互幫忙,似乎正符合Web2.0的精神,呵呵...XD
至於大前研一,我對於他的評價還是持保留態度,這幾天看了Charles Handy的「大師論大師」,發現大前研一也在Handy認定的大師之列,可見得大前這個人應該還是有一些隱藏價值是我未見到的,有待我進一步去發掘。說到「企業參謀」,之前在aNobii亦有網友十分推薦,剛好手邊也有一本「新˙企業參謀」,或許可以此作為開端,重新來檢視大前研一這位不知是真是假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