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佐藤可士和
出版社:木馬
出版日期:2008.9.1
a's評價:★★★☆
「佐藤可士和是誰啊?好像在哪邊看過這個名字哩....= =a」
這是我在PPaper上看到這本書的廣告時,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印象中似乎是一個跟某個日本品牌綁在一起的有名設計師,是無印良品嗎?還是UNIQLO?不是非常確定(後來發現是UNIQLO,只是也只有合作過而已...:P),不過我還是給它買下去也看完了...XD
不管怎麼說這總是一本書,就算不知道作者是誰也沒什麼關係,那只是書的一個賣點,對讀者來說最重要的仍是內容。初看書名會有些納悶,怎麼設計師出書談的會是整理學而不是設計呢?
雖然名曰「超整理術」,但這本書倒不是真的要教你日本人最在行的收納術,而是在說明如何在接收到一堆雜亂、瑣碎的訊息時,從中整理出真正重要的資訊。除了提出一套自創的整理術(見56頁)之外,佐藤可士和也利用幾個自己最為人所熟知的案例來加強說明,告訴讀者他是怎麼利用這套方法進行設計工作的。
至於設計和整理是怎麼連結在一起的,佐藤先生是這樣說的:
藝術設計的本質正是如此。透過整理,發掘最重要的關鍵,再加以琢磨、設計。只要這個過程順利,便能完美地將訊息傳達給讀者。換句話說,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連結商品和消費者的溝通設計。
記得有人說過,設計和藝術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藝術的出發點往往是為了服務自己,抒發自己的情感,而設計卻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很多時候設計師的工作都是在滿足別人所提出的需求。也因此,如何從客戶所提供的資料當中,找出對方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關注的重點,或是能充分代表其精神的元素,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我想這也是作者之所以想寫超整理術的原因吧!
至於超整理術的細節,我想就請有興趣的人自己找書來看吧!說實在的,看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倒沒有那麼欣賞佐藤可士和所設計出來的成品,不過我認同他說的,好的設計並不是在求個人表現,而是能夠正確傳達出商品的優點。
這一點不光只適用在設計上,在廣告不也是如此嗎?相信大家多少都看過那種情節或是效果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問起廣告的是哪個品牌卻又答不上來的電視廣告。這樣的廣告對廠商來說毋寧是失敗的,只不過諷刺的是它們有時卻可以得到某些廣告獎項,甚至有些廣告人是為了得獎而拍攝的,這實在是本末倒置。
當初在撰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曾看過一篇Trepper所提出的論文,他的研究提到高超的技術在使用者評價系統、網站的過程中,並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如果使用者對結果感到不滿意,也就是說需求沒有被滿足,就算你的技術再好、再厲害,對使用者而言,這依然是一個失敗的系統、網站。
也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軟體公司在進行系統設計之前,其實也可以考慮將這套超整理術應用在需求的訪查上,找出客戶真的Care的究竟是什麼,要是連客戶的需求都摸不清楚,又如何談滿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