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無責任書評]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書名: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作者:Andrew Keen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08年4月
a's 評價:★★☆

買下這書時,原本以為它是打算談談部落格的未來發展,甚至是商機,真的打開才曉得這誤會可大了!完全是180度的大翻轉,與其說它是警示意味強烈,毋寧稱之為敵意甚強的一本書,不僅僅是部落格,舉凡跟 Web 2.0沾上邊的,諸如長尾理論、Wikipedia、Google等等,幾乎都有給流彈掃到,無一倖免。算起來,這還真是本怨念極深的書啊!

原來的書名是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翻成中文該是「業餘者教派:今日的網際網路正在殘殺我們的文化」,中文書名翻成《你在看誰的部落格?》顯得有些文不對題了~然而真要是翻成前者,那書名給人的印象卻又偏向是篇嚴肅的論文會給的命題,是我大概也不會想碰吧!改書名的理由可以理解,但並不代表我可以接受這種帶有詐騙意味的書名,就算要另取書名也該與實際的內容有所契合,而不是變成釣魚的餌,生意是做長久的,別以為讀者會永遠當笨蛋,多上鉤幾次當心你的餌就不管用了。


正如同英文書名所表達的,本書的作者 Andrew Keen 批評 Web 2.0 所指稱的群眾智慧根本是一派胡言,不過就是幾個業餘臭皮匠的組合,哪裡可能真的取代一個諸葛亮。然而就因為大家當真認為臭皮匠聯盟足堪替代諸葛亮,反倒讓這些各行各業的諸葛亮,比如說淘兒唱片、資深記者等,因而消失、失業了,於是作者為之發出不平之鳴,並開始憂慮起網際網路將會造成固有文化的式微、毀滅云云。雖然不能說這是個假議題,要是網際網路
按照他所說的往下發展,最壞確實是有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只是個人以為這也悲觀得稍嫌危言聳聽、杞人憂天了點。

首先想釐清的是,所謂的「專家」和業餘者之間的專業差距究竟有多大,因應各個不同的行業、領域,我想是會有所差異的吧!單就音樂來說,什麼叫做音樂的專家,或許稱為行家會更適切些?只要聽得多、懂得多就算是行家嗎?藝術的賞析往往是非常個人、主觀的,一張CD也許讓某甲驚為天人、如獲至寶,卻也可能被某乙視之如敝屣,淘兒唱片店員的推薦正對了你的胃口,並不代表它滿足每一個顧客的需求。遑論所謂的專家往往也不過是足以從事那份工作的人之一,也許有其他的人學養、閱歷更豐富,只是不願或無法取得這份工作罷了!那麼,他們在部落格上所撰寫的文章就一定比淘兒推薦的差嗎?不見得吧!更何況任何一位專家在修練完成之前,不也都是一個業餘者嗎?總不是生而為專家的嗎?有時候會覺得越無知的人往往越仰賴著專家的權威,一旦你跨越那道門檻才會發覺其實專家也不見得真那麼專家。

當然,其他好比說航太科技、高等數學這類的專門知識,專業的門檻當然是比較高的,專家和業餘者間的界線或許是可以區分清楚的。這個部分牽扯到的和上面的專家推薦又不相同,主要是針對維基百科(Wikipedia)正確性的質疑。只要是了解維基條目產生模式的人應該都清楚,維基雖然提供了一個共同編修的機制,讓錯誤的訊息有機會被後續的人改正、完整,光正常的使用就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條目內的資訊是錯誤的,更別提有心人士的故意破壞跟增刪了。無庸置疑的,數十萬筆條目當中勢必有部分條目內容是有疑慮的,也因此你是無法如同對待大英百科全書一樣的信任它。(即便是大英百科全書,內容的準確性也是受到質疑的。)

可是,只因為這樣就要完全否決它嗎?那也未免過於武斷,畢竟維基提供了過去百科全書無法涵蓋的廣度和內容;部分是時效性的緣故,一本百科全書的編纂可都是以年計的,即便是推出了網路版,專家們的時間仍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次將新增條目編撰完成,就算寫完可能也還得花時間開會編審,時效性一定有差。況且有些條目還可能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而遭到忽略,然而在維基百科上頭卻沒有人在意這些,你可以在上頭看到各式各樣的鮮奇內容,和傳統百科全書相比,只能說各擅勝場。維基的信賴度也許略低但卻可以獲得過去無法取得的內容,要是你把它當成是一個解答問題的起點,適度地去驗證,這些以業餘者力量所完成的百科倒沒有作者講得那麼糟。

另外是關於條目內容專業與否的爭議問題,有些明顯可以看起來是故意惡搞,但有些其實是牽扯到個人利益、學派之間的意見分歧,某些議題往往是爭論不休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即便是該領域專家說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這就算是傳統百科全書也無可避免,如果要將之引用在論文等用途上,本來就該善盡考證之責,而不是將所有文責都推卸給維基。說到底,維基百科就是一種工具,它不完美卻也不是一無是處,而且根據期刊《自然》的評比,維基百科的錯誤率和大英百科全書相差也沒有想像中大,是好是壞就看你怎麼應用它了。

「長尾理論大錯特錯!」這確實是個挺聳動的話題,探出頭的長尾理論似乎成了很多人敲之而後快的地鼠,只是這本書部分針對長尾的解讀,明顯看得出來是對長尾理論的斷章取義。Web 2.0 鼓吹素人生產內容,可是當越來越多的垃圾充斥在網路上,多到你搞不清楚哪些是垃圾、哪些是資源的時候,或許會讓人對網路開始產生一種抗拒,只不過我相信生命終究會自己找到出路,網路畢竟是由人所連結而成的,仍舊存在著搜尋重要資訊、文章的需求,在去專家化的同時,自然也會衍生了另一批新專家,至於這些新專家究竟是人、是機器就不得而知了。還有一點就是,書中多次引述到Web 2.0,但定義上有一些誤解之處,連 P2P 都囊括進來,就不知道是作者原本就寫錯,還是譯者譯錯了。

最後想說的是,這本書個人以為最值得一讀的反而是陳豐偉先生所寫的這篇導讀--〈Web2.0、長尾與歷史的終結〉,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