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讀讀書] 三浦展‧下流社會

書名:下流社會
作者:三浦展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06.7
a's 評價:★☆

  書名的「下流」是將日文原書名直接挪用,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中文的中下階層,單就書名來看的話,會很容易將它和《M型社會》歸在同一類,和《M型社會》不同的是,這是一本市場調查報告形式的書,主要是藉由以日本一都三縣(及東京都、千葉縣、神奈川縣及玉縣)為範圍,所進行的三次問卷調查資料,透過統計數字的分析來解讀、探討日本社會的現況。

  既然是統計分析,首先當然是看適用性,光從受訪對象來看就很清楚,它的研究範圍侷限在日本的東京地區,那麼這個「下流社會」的結論是不是足以能夠用來解釋台灣的現象,本身就是存疑的。再則,裡面所應用的清一色都是基本的敘述統計,所看到的資料亦皆屬於百分比的資料,按理說在比較上、中、下流或是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時,應該實際去檢定這樣的差異是否顯著,而不是光看百分比來說故事。我不曉得這是不是作者出於保護機密資料的心態,所以不願公布詳細的數字呢?或是有其他考量?就不得而知了。然而,這也為這份報告的可信度打了些折扣。

  此外,作者所探討的是意識,也就是說將受訪者分成上、中、下流,所依據的是心理上的認知,而不是以實際的收入來做區別,這點和《M型社會》所談的是有些出入的。心理層面的認知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受到包括新聞媒體、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我認為這本書所揭露的並不是如封底的文案所說的「新貧時代的來臨」,而是日本民眾的自我階層認知,從1960~1980年代全民皆中產階級的「一億總中流」,演變到開始自覺自己是中下階層的「下流社會」的現象,談的是心理的變化,而不是收入的變化。之所以會被曲解,我想或許是因為這樣書比較好賣吧!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落入「下流」社會,用字上的聳動更可以進一步加深這樣的效果。

  有一點讓我不甚欣賞的是,作者在字裡行間常常挾帶著一些對其他社會學者的批判,只是有些評論往往流於八卦、武斷,動輒使用類似「不成熟」、「愚蠢」等帶有人身攻擊意味的字眼,不禁讓人懷疑這究竟是一份客觀的研究報告呢?還是只是利用統計數據來支持作者主觀論點的著作?當一份研究報告失去了信任,不曉得它的價值還剩多少,就像我不會用「M型社會」來形容台灣現況一般,同樣的我也不認同台灣進入「下流社會」。

  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常常在看探討日本社會的書,這真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是台灣都沒有人寫這樣的書嗎?還是我的選書太崇洋媚外了?只是對於日本社會的現況,個人並沒有太深刻的瞭解,書裡很多敘述往往也都涉及日本的政治、歷史、社會事件,和歐美相同類型的書籍相較之下,日本這類的書感覺上是非常地域觀的,看著這樣的書總存在一些隔閡,就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閱讀的過程中一再消磨著我的耐性,卻似乎並未從中獲取什麼有用的知識、想法。下次如果要看或買這樣的書,我想我可能要三思而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