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單車遊戲] 單車熱

  或許是電影《練習曲》那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成功地帶起了去年(2007年)的單車熱。它挑動了人們心中沈寂已久那份對夢想的追求,讓很多人重新拾起很久沒騎的單車,跟隨著電影裡主角的腳步,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繞過一圈又一圈。

  在網路上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樣單車環島的遊記,有人是尬速度,只用了短短三天就完成環島,也有騎著小折完成環島的,更有幾位是讓人驚嘆的,靠著我們一般咸信不可能的淑女車,也是勇敢的騎完全程,似乎在昭告著「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環島」。

  台灣號稱是「單車王國」,這一波突如其來的單車熱潮,自然也讓各家單車製造廠商荷包賺飽飽,很多車都賣到缺貨,尤其是折疊車,可能是廠商們來不及反應小折風潮的來臨吧!只要是網友推薦的車款,不論是 KHS T2、T3 還是 Dahon D7,幾乎都賣到缺貨,讓很多人有錢卻買不到自己喜愛的車。

  直到這幾天才陸陸續續聽到一些08年車款開始出貨,聽到終於有新車了,殷殷期盼新車的人心裡當然是很高興,只是在好消息的背後,卻也發現這些熱門車款的價位也順勢往上調整了一、兩千塊,新手如我不曉得這是單車界素來的慣例呢?還是原料上漲所致?或是說根本是廠商因應供不應求的坐地起價,一派的賣方市場心態,心裡頭盤算著「要是嫌太貴可以不買,反正後面排隊等著繳錢的人多的是」。

  這一陣子由於開始騎單車,走在路上往往會不自覺地注意起周遭的自行車,不論是騎在路上的還是停在路邊的,總是會多看兩眼,可能真的是有目的在看有差吧!路上穿著全副武裝的騎士還真不少,以前看來都差不多的腳踏車,也逐漸能夠分辨出哪些是討論區的熱門貨色了。

  然而,另一方面當很多人在爭論著自行車該怎麼防盜的同時,卻也發現蠻多價值不斐的單車就這麼遺忘在路邊,上頭厚厚的一層灰塵,真不知道上一回它的主人臨幸他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不禁想著以前的寵物熱不也是一樣嗎?熱潮只要一過,街上不知多出多少流浪狗。那麼,這波單車熱又能持續多久呢?如果認定這波熱潮將會歷久不衰,我想是太過樂觀啦!

  我沒有看過練習曲,當然也就不可能被它影響,只是我不曉得《一人單車環法賽》是否也算是這波單車熱的產物,因此也不確定自己是否也是這暴風圈內的一員。只是按照目前驚驚漲的態勢,雖然也曾考慮過要買新車,只是現在跟車行之間,多半也沒什麼談價錢的空間吧!我想暫時還是繼續騎著那輛老驥伏櫪的「印地安之火」練練基礎腳力和體力,等熱潮過了,或許能有便宜可撿也說不定!

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單車遊戲‧啟動

  或許是家裡一直沒有腳踏車吧!我學會騎腳踏車的時間算是蠻晚的,一直到國小六年級才知道該怎麼駕馭這個兩輪怪物,也因此剛拿到腳踏車的那幾年,常常跟著一幫童年玩伴東竄西跑,而那輛已經沒啥記憶的兩光鐵馬載著我跑過許多地方,包括後來成為電腦玩家聖地的光華商場等等。

  只是我跟腳踏車之間的感情,打從國中畢業之後就算是中斷了,由於不愛唸書,考上的高中、大學距離家裡都不近,上下學光是搭車就要花上 1 個小時,用自行車通勤那簡直是開玩笑。直到退伍之後,那段沒有機車的空窗期,才有一小段時間曾經騎著單車去上班,只不過在擁有機車這個新歡,腳踏車這個舊愛當然也就漸漸被冷落了。

  前一陣子看完《一人單車環法賽》這本書,才又開始對單車旅行產生高度的興趣,重新點燃那份對自行車的熱情。上網稍稍瀏覽了一下,發現眾家好漢所推薦的車子,幾乎都是萬元起跳,由於口袋很淺,沒有太多小朋友可以動用,買台新車似乎不是太好的選項。

  家裡其實一直都有這麼一台,曾經是我老弟爬山涉水的座騎,但已荒廢了約十年的Marin Indian Fire Trial(據說當初花了不少錢,然而這個牌子我還真的是沒聽過哩~XD),之前一度想拿出來騎,只是說也奇怪,每回拿去給街角的阿伯換胎,總是騎沒多久就爆胎,花了不少冤枉錢,以致於見沒幾天太陽重又打入冷宮。對於腳踏車,雖然我一向都是個只懂騎不懂修的肉腳,不過看來它就是我第一順位的解決方案了。

  剛出土的時候,前後兩個輪胎都扁掉了,外胎的橡膠也有硬化的情形,一整個就是百廢待舉的狀態。所幸這一個月以來,在我這個單車新手笨手笨腳的邊做邊學之下,總算還是讓它能夠正式復出了。

  考慮到之後可能會進行像是環島這類長途的行程,因此除了校正輪框、換腳架以及換襯帶是騎去麻煩阿綸單車行代勞的之外,其他都是自己看書或是上網摸索、處理的,稍微記錄了一下,中間大概更換、安裝了這些東西:

1. 大創買的7段後燈(PTT推薦) $ 39
2. (Michelin Country Trial 外胎+建大內胎)*2 $ 1,000
3. 校正輪框、換腳架 & 換襯帶(阿綸單車行換的)$ 350
4. Sigma BC-506 碼表 $ 480(威力單車)
5. S-Sun 3 led 前燈 $ 400(威力單車)
6. Giyo付氣壓隨車打氣筒 $ 380(威力單車)
7. 多功能固定支架 $ 100(威力單車)
8. 頭巾(威力單車老闆送的)$ 0
9. VR-1 安全帽(01惡魔推薦,中和中正路上的安全帽店買的)$ 600

  雖然仍欠缺不少東西,像是工具組還有待補齊,坐墊還有握把等等可能也需要更換,不過車可以上路,就算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了。這一陣子,在網路上也看了不少同好的環島遊記,希望有一天也能騎出我自己的。^______^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隨想.me] 究竟是誰決定了你想看的新聞?

  這兩天余祥詮打人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在這裡我並不打算討論是非對錯,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那個部分留待各位看官自行去評斷。想談這件事,主要是這一則新聞在新聞台持續報導的過程中,讓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

  在同一個時間點,三立新聞台給的是余祥詮的說法,而中天新聞卻是播出目擊者立場相反的說詞,這兩家電視台的顏色我想很多人都很清楚,新聞事件似乎只要牽扯到政治,不管是電視台還是報紙都會自動選邊站。

  想想天下事這麼多,受限於版面和播出時間,不管是報紙還是電視都不可能一一報導,勢必有一套篩選機制來過濾出一些媒體自以為的重要新聞,就像是自由時報常常會看到一些貶抑中國的報導,而蘋果日報則動輒以高聳動性的新聞當頭條,更別說電視新聞往往還參雜了很多記者的臆測與評論,甚至是為了收視率而假造的新聞。然而這種方式所呈現出的新聞就是你想看到的嗎?

  記得以前在唸傳播理論的時候,教科書裡面都要求新聞工作者應該忠實轉述新聞本身,不應在內容中加入自己的看法,只不過好像都沒人在聽哩~這幾年發生很多新聞事件,讓我開始覺得,所有播報出來的新聞都是偏頗的、不客觀的,你所讀的每一份報紙、看的每一個新聞台都有它們的立場,透過他們色盲的眼睛,你是沒有辦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的。此外,也有太多值得關注的新聞,被他們選擇性的遺忘了。

  就像余祥詮的這件新聞,不管誰去撞到誰,警察自然會有公斷,說實在的我沒什麼興趣,然而它還是佔據了很大的版面,不管怎麼轉台,就是會看到那張鼻青臉腫的面孔,這樣的狀況當然不是第一次發生,過去也曾上映過許純美、柯賜海、小鄭與莉莉等噁爛的戲碼,究竟是你真的關心這些新聞呢?還是電視台的強迫推銷?我也搞不清楚。只不過,這些一再重複的醜陋畫面,嚴重地強姦了我的眼球,所以除非無聊,否則基本上我是不看電視新聞的。

  新聞如此,歷史又何嘗不是,只要是以人為主軸所挑選出來的,都無法客觀,人總是有一套自己的邏輯,會被歌頌的歷史事件裡面,可能有功利的考量、愚民的考量等等,它的目的不僅僅是陳述歷史這麼簡單,就像太平天國,你可以說他是叛黨亂賊,也可以說他是滿清復明的忠義之師,除非是你自己下去做田野調查、研究的一手資訊,才有機會取得屬於自己的客觀(其實還是主觀),否則二手的報導就只能給你別人的主觀,當然多讀幾份報紙,多看幾台新聞也是可以得到相對客觀的結論,假如你沒有先被他們弄瘋的話。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無責任書評] CG SMART = 同人刊物?

  這是剛剛才從茉莉二手書店買回來的一本書-《CG SMART PARTY 2007》,由於之前有買過同系列的《CG SMART》,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是一本 CG 教學書。在 aNobii 將書建檔完畢之後,順手把透明封套拆開,稍微翻閱了一下。

  呃~才發現這跟之前 Step by Step 的教學書不太一樣,教學竟然只有少少的兩頁,而且還是用來介紹 Wacom 數位板,除了將數位板重新用手畫過之外,所提供的資訊實在是乏善可陳,如果你真的想要瞭解 Wacom 數位板,我覺得上 Wacom 官方網站可以獲得更多的訊息。

  基本上,整本書就是畫冊的性質,上網查了一下,這是由「夜貓館咖啡屋」這個同人團體所策劃的,是他們07年9月15日所舉辦 CG SMART PARTY 16人插畫聯展的作品合輯,形式上有點類似《EXPOSÉ》或者可以說是同人誌。16 位創作者的風格不一,說好聽點叫做各異其趣,講難聽一點就是水準參差不齊,這種水準的自繪圖,網路上其實還蠻多的,加上坊間也不乏專業創作者的作品,到底值不值得花錢買見仁見智。我在想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同人作品的話,或許不會買下它吧!不過,還好我是買二手的,也沒花多少錢就是。^Q^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書摘] 孤獨不等於寂寞

  這是很久以前跟同學探討過的一個話題,「孤獨究竟等不等於寂寞?」。也不曉得是為什麼,如果你是處於單身狀態的話,年紀只要超過了30歲甚至更早的年紀,就會有很多熱心的人想幫忙你介紹、相親甚至是指指點點,就像是黃明堅在《單身貴族》裡頭所說的
「單身貴族的形象很容易描繪:自私、不負責任、喜好享樂、要不就是可憐、絕望、孤苦伶仃。許多提著傳統大包袱、帶著嚴肅道學面具的人,恨不得將單身者趕盡殺絕。」

  人們總自以為是的認為,單身的人一定寂寞,這是為什麼呢?只因為他是孤獨的嗎?對於這樣的解釋,我個人是沒有辦法認同的,孤獨和寂寞之間的差別,我想我的看法和《一人單車環法賽》的作者洪挺鈞還蠻雷同的,在環法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人問他說,「你一個人旅行不會覺得寂寞嗎?」,他認為:
「孤獨與寂寞不一樣,孤獨是分離的個體,是一種物理狀態;而寂寞是意識沒有依靠的標的,意識浮浮沈沈,是一種心理狀態。」

  或許你會覺得我常常一個人獨處,所以我應該甚至是理所當然要很寂寞,然而一個人的時候,我可以做的事非常多,想閱讀的時候可以閱讀、也可以寫寫部落格、靈感來了可以畫畫、也可以騎著車四處閒逛,時間常常是不夠用的,根本沒有時間寂寞。
  蔣勳的《孤獨六講》中,有這樣的一段話,他說: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又說: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可能是沒有事好做的人才會寂寞吧!當我一個人獨處時,往往是非常自在的,很多時候,反倒是在群體當中,那樣的寂寞感才會油然而生。

  或許朋友並沒有故意冷落你,然而當他們的話題你並不感興趣,卻又不得不坐在一旁陪著的時候,你的思緒、行為受到眾人的牽制,它被綁架了,不再是那樣的從容,這個時候,旁邊的人高談闊論的聲音雖然就在耳邊,卻讓你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當你的心開始空了,寂寞就會在那一瞬間佔滿你所有的情緒。

  孤獨和寂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或許多少會有個性上的差異吧!有些人就是喜歡熱鬧,身邊只要沒有人能和他一起同樂共樂,他就會開始覺得寂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硬要將兩者連結在一塊是很牽強的。真的,「我孤獨,但是我不寂寞」。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讀讀書] 一人單車環法賽


書名:一人單車環法賽
作者:洪挺鈞 文+攝影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07.8.20
a's 評價:★★★☆

  第一次在政大書店看到它的時候,目光就被吸引住,也因此在二手書店再度遭逢時,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這樣一本書究竟是哪一點吸引著我呢?或許是挑戰夢想的勇氣吧!《一人單車環法賽》,書如其名,講述的正是作者一個人騎著單車完成環法一圈的故事,想像著騎著單車隻身上路的一個人,要在語言不通的異鄉旅行,那樣的畫面總透著一絲的孤寂,卻又顯得如此地壯志凌雲,彷彿能為漸漸甘於平淡的自己挑動心中幾許的熱血沸騰。

  剛開始閱讀時,情緒確實是非常投入的,幻想著自己是跟著作者騎著單車一同去環法的,只不過隨著頁數漸增,我的熱情也跟著慢慢地消退,場景也逐漸模糊,最後似乎只能站在原地望著前方那台我追不上的 Giant Iguada 漸行漸遠。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作者寫的不好,光是在進行著單車旅行的同時,還能夠持續撰寫著部落格就夠讓人欽佩了,想想我當初去香港玩的時候,雖然也帶了NB,從始自終卻連一個字也沒生出來,相比起來還真是相形見絀....= =b

  雖然一直都還蠻嚮往、企盼著能出國去旅遊的,只是卻也發現自己似乎很少會想要閱讀遊記類的書籍,我在想這中間或許就是缺少了一股臨場感吧!一個從未駐足過的地方,任由別人將他的所見所聞形容得再怎麼繪聲繪影、生動活潑,一張張美美的照片刻畫著雕樑畫棟、風景山水的美好,卻仍是無法跨越那麼一道無法親自體驗的陌生,不論怎麼品嚐始終就是「欠一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許正是這樣的道理。

  我在想要是我也曾經完成過相同的事,到過相同的地方,這本書在心中所掀起的感動可能就不會僅僅是一點點的水花,而這樣的念頭也激發了我想要去嘗試、期待去挑戰的鬥志,也瞭解出國旅遊的方式不是單單只有自助和跟團兩個選項,作者以一個非運動員的身份,都能成功地挑戰環法一圈的壯舉,只要有心,有朝一日或許我也能選個地方完成屬於自己的單車旅行,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真實感動。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來自於「Le Tour De France - 我的單車環法之旅」這個部落格的文章,經過一番增修之後成書。我有進去稍微瀏覽了一下,網站上應該仍保留著原始的記錄,有些文章可能還是編輯過程中割愛的,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紙本書的補完計畫!另外就是,這個網站的照片很多喔~如果覺得書上那些圖片太小看不過癮的話,這裡還有很多尺寸比較大的照片,有些還做成桌布提供下載,和書本一起服用的話,效果可能更讚喔!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東京跟團行2006] Day 1 東京‧上野

哇!沒想到一晃眼的時間,這趟東京之旅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了...按照當初的計畫,這應該是一回來就要開始動工的,只是你知道的嘛,人都是懶惰的,沒有想到這一拖竟然就是一年多,趁著還有記憶,還是趕快寫一寫,要是繼續拖下去我想可能也不用寫了,哈哈~~

這趟東京行是 2006 年 9 月 7 日到 11 日之間成行的,也算是這一屆北大資管所同學的畢業旅行!只是說來也挺好笑的,一個 20 個人大小的班級竟然只有 7 個同學願意參加,人數少到差一點這趟行程就走不成了。好在最後靠著旅行社的幫忙,七拼八湊之下總算還是成團了。

Day 1 東京‧上野
9/7(四) 天氣:陰陰的天空下著毛毛雨
本日行程:台北->中正國際機場->成田機場-> 東京->上野
14:05 飛機降落在成田機場,東京我來了...

運氣不是頂好,剛好碰上多架飛機同時降落,大批等著要入境的旅客,就這麼在航廈電車前面給塞住了。說到航廈電車,這是我在其他國家沒見過的,一節式的車廂總共兩班,就這麼一來一回地載送著旅客前往海關,雖說是挺新鮮的,只是速度實在有點慢,加上一節車廂的胃納量本來就有限,差不多就100個人左右吧!人一多很容易大排長龍,似乎成了整個機場通關流程中的一個瓶頸,也不曉得當初是為什麼這樣設計。


黃色機場小電鐵

好不容易來到海關,為了驗護照、入境還得再排一次隊,好在這回是團體旅遊,眾人打打鬧鬧倒也不枯燥,半個多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算一算光是通關就花了一個多小時,步出機場都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也為我晚上預計的上野自由行投下了變數。

果不其然,到東京巨蛋飯店 Check-in、放完行李已經 5 點,東西放著就有股衝動想直奔上野,但念頭一轉,想到這時也正好是下班時間,擔心會遇上東京有名的地鐵人潮;由於同行還有女眷,出門在外,我可不想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決定還是等吃完晚飯再行動比較妥當。

Tokyo Dome Hotel

距離吃晚餐的時間,約莫還有一個小時左右,橫豎也不知道要幹嘛,就跟著大夥兒像是鄉巴佬進大都市似的,直奔飯店附近的 7-11、Family-Mart。發現出國的時候,如果在街上看到一些熟悉的商標,像是麥當勞、7-11 等等,似乎都會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情浮上來,總是會迫不及待地想要進去逛逛、看看,順便也比較一下日本的 7-11 和台灣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只不過有趣的是,每個人走出來好像都是兩手空空,這似乎也應驗了黎智英說的「人們走進新店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好奇心是不會令他購物的」。

晚餐是在天狗居酒屋,第一印象就是進去還要脫鞋子,裡面是和式地板當然也搭配著和式座椅,好在下面還有空間可以放腳,不然我想飯吃完,腳大概也麻到站不起來了吧!味道方面,或許是領隊知道台灣人偏好的口味,個人是覺得還不錯啦,可能是我只懂得吃不懂得嚐吧!倒是比較不出來和台灣料理有什麼特別的差異。酒足飯飽之後,看了一下時間,還真快已經7點多了,趕忙向眾位同行的壯士拜別,帶著兩名小兵就往上野進攻了。

在東京的第一餐「天狗居酒屋」

  從東京巨蛋要坐電車到上野,有好幾條路線可以選擇,可以從水道橋搭JR線,但是中途需要轉車,所以我決定搭可以直達的都營大江戶線,第一關是要先找「春日站」,雖然手上有準備好的地圖,還是找了一下才發現地鐵的入口,全世界的地鐵其實都差不多,只要知道你是要從哪一站坐到哪一站,台北捷運經驗也是可以用在東京地鐵的啦!

第一次坐東京地鐵,比較不一樣的大概是隧道的寬度,它是單軌單隧道,圓圓隧道壁離電車的距離還蠻近的,給人一種電車在水管裡面跑的感覺。另外,想到有一件事要注意,聽說日本人在電車裡面是不說話的,這點我是回來台灣才知道,不曉得當時旁邊的日本人心裡頭是不是暗自罵著:「這些人怎麼這麼沒禮貌」...= =b

都營線的售票機--跟台北捷運用的好像差不多

沒幾分鐘就坐到了上野御徒町站,匆匆忙忙地趕到多慶屋才發現我們只有 40 分鐘可以逛 XD。時間不多,馬上擬定好計畫,我妹他們去 Lady 館,我自己則殺上去本館,最後留 10 分鐘到一樓的食品部集合,購買明天去東京迪士尼的糧食,任務交代完畢就各自解散。

多慶屋真的很像是一間超大的雜貨店,本館分成 A、B 兩館,電梯的設計實在是有點奇怪,常常從 A 館坐電梯會跑到 B 館去,害我爬了好幾層的樓梯。好不容易找到我要買的 DVD 錄放影機,卻發現只有不到 10 款機種可以選擇,價位也都偏高(日本熱銷款幾乎都超過 10萬日幣,騙人!這哪叫下流社會~),完全喪失購買的欲望,於是轉戰其他樓層,只是並沒有傳說中的好逛,繞了半小時買不到一樣東西。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只好悻悻然地下樓去跟我妹他們會合。

打烊前的多慶屋挺熱鬧的,店員們是忙著替一些有時效性的生鮮食品改價錢做促銷、特價,我們當然也趁著這個時候跟在後面撿撿便宜囉!一陣忙亂之後,挑了一些像是屬於日本特色的的仙貝、特價超便宜的年輪蛋糕(價錢我忘了...> <),另外也買了小叮噹最愛吃的銅鑼燒,我對銅鑼燒沒有偏好,純粹只是想品嚐看看是不是日本賣的比較好吃,哈哈!

離開了這棟紫色大樓,看看時間還早,反正回飯店也沒什麼事好做,日本的治安又一向有不錯的評價,相信應該不至於會有什麼危險才是。而且按照行程的規劃,之後大概也挪不出時間再跑一趟了,難得出國一趟,既然都已經來到上野,不四處晃晃散散步,用腳實地去踩踏一下日本的街道,不是很不划算嗎?^Q^


上野的街頭

這時的時間也不過才接近九點,這個時間的台北街頭可能才正要開始喧嘩,但東京街上多數的商店卻已悄悄拉下鐵門,夜晚的上野開門營業多半都是餐廳、食店,走逛之間,我有看到一雙特價 5000 日圓的勃肯鞋,本來是想進去看看的,可惜店家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要打烊了,只能作罷。

就這麼晃晃悠悠地來到了阿美橫町,這原本該是人聲鼎沸的商店街,顯得是那樣的冷清,傳說中用一千塊日幣就可以裝滿一袋巧克力的志村商店,也就這麼擦身而過了。僅有少數店家仍有微微燈火,只能憑空想像阿美橫町的熱鬧了。


空蕩蕩的アメ橫町

除了阿美橫町之外,到上野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想要一賭曾經在動畫《鋼之鍊金術師》亮相過,羅丹那座知名的地獄門雕像。這個時間,美術館當然是閉館的狀態,然而地獄門是展示在戶外的,心裡只能偷偷地祈禱它是置於開放空間自由參觀的。

一行人繼續漫步徐行到上野公園。晚上的上野公園,幾乎沒有什麼燈光,看起來陰森森的,隱約可以看到不少流浪漢搭建的帳棚,根據旅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安全第一」,我們捨棄了穿越公園的捷徑,改由外圍繞遠路,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繞到最後還是不得不走進公園裡面,真的走進去才發覺,除了暗了點倒也沒有想像中可怕。


夜上野

這個上野公園實在是有夠大,走了很長一段路,中間還經過了一座正岡子規紀念球場(誰是正岡子規?我也不知道,初時以為是球員,請出Google大神才發現--錯!正岡子規原來是一位對日本棒球發展有貢獻的詩人),好不容易才走到西洋美術館,望著那深鎖的大門,就知道我的期待落空了,羅丹的地獄門就在那不遠的咫尺間,卻彷如在天涯,只能無奈地留下這一紙模糊的照片當做紀念了。


上野公園的「地獄門」--總覺得有點像靈異照片...XD

由於離大江戶線的車站有點遠,加上我的腳力也有點不勝負荷,回程臨時改變計畫,改搭離上野公園比較近的 JR 線回去,一到售票亭這才發現, JR 線到水道橋中間雖然需要轉一次車,卻只收日幣 150,竟然比不用換車的大江戶線還便宜,真是失算了。

在上野車站裡面,還看到這一間史努比的專賣店,裡面全都是 Snoopy 的相關商品,當下想到這是同行的同學小光的最愛,可惜她不在這次的出征隊伍當中,只能看照片過乾癮了,哈哈~


史努比專賣店

時間過得好快,好像也沒做什麼事,回到水道橋就已經接近 11 點了。這個夜晚就這麼結束了嗎?還沒有,這裡還有個插曲,走到飯店突然有點口渴,就跑到ampm去買了瓶喝起來像是麥茶的伊右衛門,結帳的時候,付完錢店員突然講了一句「@%^*#」,日文苦手的我當然是像鴨子聽雷一樣,不曉得到底發生什麼事,當場就呆住了,好在我妹那位略諳日文的同學過來解圍,才知道原來她是在問我「要塑膠袋嗎?」,就像海倫仙度斯的廣告說的,當時真糗。想想每一回出國,不管是去香港、泰國還是日本,好像都避免不了要遇上語言不通的問題哩~換個方向想,這不也是出國旅遊的一種樂趣嗎?呵呵...

深夜無人的東京巨蛋球場

[附錄] 這是我們當天在上野散步的路線圖 ,走的方式很隨性,看哪邊熱鬧就往哪邊去,好在運氣不錯沒迷路,想去的地方也都有走到...^___^

[待續...]
P.S. 還沒寫完,這裡開放給有一起同遊東京的朋友留言,這段時間留言的人我們有優惠...XD

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書摘] 美感與功能兼具的藥罐 ClearRX

  在閱讀第 5 期的ICB雜誌時,目光被這個東西給吸引了,它是美國 Target 百貨自有品牌的藥罐ClearRX,曾被 Times 雜誌選為2005年最迷人發明。

  藥罐上有個彩色的環可以用來識別不同人的藥,透過顏色管理來預防吃錯藥的狀況。而平面的標籤設計,可以讓用藥人不需拿起來看,就能夠對藥物的資訊一目了然,不像傳統的圓形藥罐有時候拿起來翻來轉去,弄了老半天,還搞不太清楚這是什麼藥、要注意什麼。

  白色的標籤和紅色透明的瓶身設計搭配起來,甩脫了傳統藥罐那種實驗室出身的嚴肅枯燥感,從正面看和點滴袋還真有幾分神似。目前唯一想到的缺點,大概就是它沒辦法疊起來放吧!從收納的角度來看是有些不方便,只是會有人在家裡放很多藥罐嗎?稍微巡了一下,發現我家好像連一個藥罐都沒有說...

  美國的 Target 百貨和 Wal-Mart 一樣,都是走低價路線,只不過它除了低成本之外,還會請知名設計師設計一些專屬於 Target 的商品,希望藉由差異化的策略,跳脫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讓消費者來到 Target 不單單是因為價錢低,而是為了某些只有這裡才有的商品,讓客戶能產生依賴感。如此一來,顧客比較不會因為對手的價錢更低而流失。另外,就像是全聯的那句廣告詞「便宜一樣有好貨」一樣,透過這些設計精美的商品,也能避免低價和劣質品的聯想,有助於企業本身形象的提升。

  這也讓我聯想到,無印良品最早也是西友百貨的自有品牌,美、日其實都有類似的案例。回過頭來看看台灣,我們的自有品牌好像都比較侷限在低價的商品,左思右想,腦袋裡面就是想不起有任何一家百貨公司的自有品牌是走質感路線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很少逛百貨公司,總覺得有自有品牌的好像也不多哩...),是這個市場不存在嗎?還是說台灣的銷售量根本撐不起這樣的設計費用呢?設計師 Michael Graves 說:「新潮的設計不會用價錢把你擋在門外。」真希望有一天這句話能在台灣實現。

[圖片來源:北方網]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讀讀書] 三浦展‧下流社會

書名:下流社會
作者:三浦展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06.7
a's 評價:★☆

  書名的「下流」是將日文原書名直接挪用,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中文的中下階層,單就書名來看的話,會很容易將它和《M型社會》歸在同一類,和《M型社會》不同的是,這是一本市場調查報告形式的書,主要是藉由以日本一都三縣(及東京都、千葉縣、神奈川縣及玉縣)為範圍,所進行的三次問卷調查資料,透過統計數字的分析來解讀、探討日本社會的現況。

  既然是統計分析,首先當然是看適用性,光從受訪對象來看就很清楚,它的研究範圍侷限在日本的東京地區,那麼這個「下流社會」的結論是不是足以能夠用來解釋台灣的現象,本身就是存疑的。再則,裡面所應用的清一色都是基本的敘述統計,所看到的資料亦皆屬於百分比的資料,按理說在比較上、中、下流或是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時,應該實際去檢定這樣的差異是否顯著,而不是光看百分比來說故事。我不曉得這是不是作者出於保護機密資料的心態,所以不願公布詳細的數字呢?或是有其他考量?就不得而知了。然而,這也為這份報告的可信度打了些折扣。

  此外,作者所探討的是意識,也就是說將受訪者分成上、中、下流,所依據的是心理上的認知,而不是以實際的收入來做區別,這點和《M型社會》所談的是有些出入的。心理層面的認知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受到包括新聞媒體、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我認為這本書所揭露的並不是如封底的文案所說的「新貧時代的來臨」,而是日本民眾的自我階層認知,從1960~1980年代全民皆中產階級的「一億總中流」,演變到開始自覺自己是中下階層的「下流社會」的現象,談的是心理的變化,而不是收入的變化。之所以會被曲解,我想或許是因為這樣書比較好賣吧!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落入「下流」社會,用字上的聳動更可以進一步加深這樣的效果。

  有一點讓我不甚欣賞的是,作者在字裡行間常常挾帶著一些對其他社會學者的批判,只是有些評論往往流於八卦、武斷,動輒使用類似「不成熟」、「愚蠢」等帶有人身攻擊意味的字眼,不禁讓人懷疑這究竟是一份客觀的研究報告呢?還是只是利用統計數據來支持作者主觀論點的著作?當一份研究報告失去了信任,不曉得它的價值還剩多少,就像我不會用「M型社會」來形容台灣現況一般,同樣的我也不認同台灣進入「下流社會」。

  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常常在看探討日本社會的書,這真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是台灣都沒有人寫這樣的書嗎?還是我的選書太崇洋媚外了?只是對於日本社會的現況,個人並沒有太深刻的瞭解,書裡很多敘述往往也都涉及日本的政治、歷史、社會事件,和歐美相同類型的書籍相較之下,日本這類的書感覺上是非常地域觀的,看著這樣的書總存在一些隔閡,就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閱讀的過程中一再消磨著我的耐性,卻似乎並未從中獲取什麼有用的知識、想法。下次如果要看或買這樣的書,我想我可能要三思而行了。

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推理事件簿] 東野圭吾‧惡意

書名:惡意
作者:東野圭吾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4年2月
原著年份:2000年
a's評價:★★★☆

  我在看推理小說的時候其實還蠻隨興的,幾乎都是在閱讀的同時同步啟動邏輯思考的能力,直接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待劇情,不太會說看到一個段落,按下「暫停」,專心去推敲到底誰才是兇手,也因為這樣常常會被作者放的煙霧彈所誤導,雖然常常可以猜到七八分,但好像從來沒有完全猜對過!只是謎底的猜對與否,倒也不太影響我看書的樂趣,不曉得大家看推理小說的習慣又是怎樣的,是一鼓作氣當作故事書看完呢?還是說會慢慢品味,認真地去抽絲剝繭,找出誰才是真凶?釐清犯罪的手法到底是什麼呢?

  某天,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看完東野圭吾的《惡意》。

  剛發現自己已經把書看完的瞬間,情緒是失落的,沒想到作者花了那麼多篇幅所鋪陳出來的結果,竟然是如此地芭樂,那跟我腦袋裡頭天馬行空想到的劇情有一段落差,完全沒有被震撼到的感覺。

  只是這似乎是東野圭吾的特色,之前看過的《湖邊兇殺案》和《嫌疑犯X的獻身》也有類似的感覺,他筆下的每個犯人似乎都不是以極大的仇恨為殺人的動機,都是由一點小小憤怒之火所爆發的,一方面確實教人摸不清謎底,另一方面或許正是這樣,再一次歌頌起「莫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無形之中也挾帶著某種程度的教化意義吧!

  這種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推理小說並不少見,只是從第一人稱去誘導讀者思考方向的手法,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推理陷阱是在一開始就無聲無息埋下的,當讀者還在建構對這個故事的脈絡,就已經接收到某些作者刻意安排的錯誤訊息,以致於就這樣給野野口牽著鼻子走。生活中,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又何嘗不是如此,想想有多少你引以為據的資料是由你自己親自去發掘、思考出來的,既然都是二手資訊,難保其中不會有一些別人為了自身利益,偷偷加進去為了誤導你決策的假情報。除了假消息之外,一些自小就建立的成見、偏見,也同樣會引導你做出一些不正確的判斷,從腦袋裡面篩掉一些錯誤的既成觀念,對我來說,興許是閱讀的另一個好處吧!

  當結局與幻想的落差逐漸平復之後,慢慢可以冷靜來整理自己整體的觀感。隨著推理步伐,大約看到3/4左右,當加賀刑警開始調查周遭人等時,那些對話使得真相外面所包裹的假證據開始一片片剝落,劇情突然之間豬羊變色了,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野野口的惡意在那一瞬間猛然襲來,這大概是整部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吧!一度甚至以為角色互換了,野野口才是加害人,而日高才是影子作家,當然轉念一想也知道這是個很愚蠢的推測,畢竟從之前的劇情可以知道,野野口並沒有從中取得任何實質上的利益。而這可能是作品之所以叫做「惡意」的原因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