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選擇」是經濟學上一個有名的定律,其實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予以理論化。劣幣驅逐良幣說的是在鑄幣流通的時代,成色良劣的鑄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良幣往往會被人們收藏起來,久而久之,良幣的流通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市面上流通的便只剩下劣幣。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
George Akerlof),對於二手車市場的研究也體現了這個定律。他發現在二手車市場上,賣方往往比買方更了解車輛品質,由於買方難以相信賣方,自然會希望壓低價格來彌補可能的交易損失。但是價格低了,擁有較高品質二手車的賣方當然不願削價出售,他們可能會因此而退出市場不賣了,於是市場中就只
剩下次級品。這樣的話,買方的開價就更低了。週而復始,最後造成二手車市場的萎縮和瓦解。一般來說,我們總是覺得優勝劣敗,能夠在市場上留下來的都是比較好的產品,然而上述的例子,卻是逐漸將好的淘汰出局,最後只剩下劣質品,因此才會稱之為「逆向選擇

  從這樣的案例,可以發現即使立意良善,當制度或執行方法在設計上並不恰當時,或許結果會出人意料的朝反方向發展。在進行任何行動之前,除了意念正確之外,有時也該考慮到制度上或是執行過程中所影響到的各個層面,這樣的話,興許結果會更如我們的意。就像這個二手車市場的案例,如果賣方可以找到公正的第三方為其車輛提供保證的話,使買方對車子的品質有信心,願意接受賣方合理的出價,則逆向選擇的狀況就不會發生,如此不管是對賣方還是買方都有好處。

2 則留言:

  1. 謝謝你這篇一點就明瞭的介紹, 是否可以再說明moral hazard又是甚麼?

    回覆刪除
  2. 自己的作業請自己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