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MLB] 打者不需要用腦!!?

會想 優秀投手的必備條件

  「投手可不像有些打者,不太需用大腦,只要眼睛夠利、技巧夠好,看準球大棒一揮了事。投手沒這麼好命,要想配球,要想怎麼解決打者。放眼大聯盟,能夠算得上是名投者鮮有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不會想的投手,要在大聯盟立足恐怕很難。」

from: 龔邦華/中國時報 2007.9.18

  我知道everybody loves 王建民。只是也沒有必要為了吹捧一人,而貶抑了其他人的努力。不論是投手也好,打者也罷,所有能夠站上大聯盟的選手都是經過一番努力的。打者或許不用考慮配球的問題,但是想想如果以一顆時速150km的快速球來計算的話,打者只有短短0.432秒的反應時間,面對投手所投過來的球路,根本沒有時間判斷,在出棒之前多半都只能用猜的,設定一種球路來打。投打之間的對決,某種程度來講可以算是一種剪刀、石頭、布式的鬥智。投捕手在思考配球的同時,打者也在猜接下來這顆會是什麼球,怎麼會說打者不需要大腦哩~~

  到底打者有沒有在想,從最近這兩場由王建民主投,洋基對決紅襪的比賽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上一場對決中,由於與紅襪之間對決多次,伸卡球逐漸有被抓到的感覺,王建民和Posada在配球上突然間捨棄了招牌伸卡球大量使用滑球,讓瞄準伸卡球打的紅襪打者吃足了苦頭,讓小王順利拿下那場勝投;而9/15作客芬威球場的這一場比賽,紅襪打者明顯是有備而來,在打擊策略上偷偷做了更動,盡量不去揮擊伸卡球,改攻擊他的滑球和變速球,尤其是過去屢屢讓王建民受到傷害的變速球,果然就讓小王在6局都投不滿的情況下黯然退場。一年得面對這麼多不同類型的投手,打者並不會比投手來得輕鬆,一個好的打者通常在打完第一輪,就會開始思考第二輪要怎麼應付了,說打者不用思考實在是有點好笑。

  基本上,除了蘋果日報之外,我是很少會想看其他報紙的體育版。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家老報社的運動版面永遠都只有少少的2版,即使是這三年多面對蘋果日報的威脅,也不太願意更動那略顯老掉牙的版面配置,仍維持著他們一貫的不熱鬧、不活潑,面子顧不到,就連裡子--內容往往也有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地方。我是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這些老報社對於體育版的重視程度總是無法提升,這幾年王建民的大爆發重新召喚了廣大的棒球迷回鍋看棒球,詹莊配一而再、再而三地衝擊網球四大滿貫賽的雙打王座,而SBL也吸引了許多以往不看籃球的女性球迷,都讓這幾年的體育版熱度直升,照這樣發展下去,台灣看體育版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增加,幾家不關心消費者要什麼的報紙,後續的路只會更難走吧!我想。

2 則留言:

  1. 你說的沒錯
    我常常覺得台灣的記者專業素養真的很差
    除此之外 文筆也很不好
    真不知道這些記者到底懂不懂棒球

    話說回來 我也很討厭蘋果日報
    誇張的報導方式只會誤導讀者--尤其是讀者不具有判斷力的時候

    回覆刪除
  2.   蘋果日報的創辦人黎智英在《我是黎智英》一書中曾提到他的辦報哲學:「大多數人去強調『重要的事』,卻忘了『讀者關心的事』。」這或許就是他和其他傳統報紙不同的地方吧!

      不過,以現存的幾家報紙來看,他的體育版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這可以從幾點來看:

      一是資訊的豐富度,不管你是關心王建民還是NBA季後賽,他都可以給你滿滿的兩大版,這是我們在過去的報紙上不太看到的,即使是當年號稱是娛樂報的民生報也一樣。常常興沖沖地翻開報紙,卻發現我所關心的體育新聞就只有一個小方塊,不管怎麼說就是不夠味。

      二是專業度,新聞報導的部分比較少會加入自己多餘的評論,評論的部分多半是以專欄的方式呈現,如Dr. B、Dr. DD等。專欄的部分雖然常常有些過於武斷的論調,讓人看了相隔兩天完全不同的說法會想笑,但起碼該有的專業度還是看得到的,你不會看到類似打者不用腦的說法。以日報而言,這樣的水準我已經可以接受,至於要看到更專業的評論,我想就交給專業的棒球、籃球...雜誌吧!

      三是視覺效果,或許我是個很重視視覺感官的人吧!我一向很喜歡日本體育報那個超大字的標題,尤其是當支持的球隊贏球時,看到這樣的效果會讓人更有快感,這個部分台灣只有蘋果做到。在印刷上,拿蘋果和傳統報紙相比,傳統報紙的彩度明顯就是比較差,硬是被比下去。

      當然,扣除體育版之外的蘋果日報有許多的問題,包括會造成不良影響的社會版頭條等,它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不過純就體育版來看的話,這樣的水準已經算是中上了。當然傳統報紙有它的優點在,曾經也希望蘋果日報的出現,能讓傳統報紙動起來,然而現在看來他們似乎都是不會跳舞的大象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