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書摘] 給青年反對者的信

  《給青年反對者的信》這本書雖然看得不是很懂,然而即使對於內容的理解度稍嫌缺乏,裡面仍然有些話讓我覺得是值得省思的,剛好有位 aNobii 讀友挑起這個話題,因利就便就來談談這本書吧!
「不要相信高談闊論『我們』的任何演說者」

  當演說者嘗試運用「我們」當主詞來陳述個人意見而不是「我」的時候,其目的往往都是想藉由「我跟你是站在同一陣線」的強調,來博取認同感,然後順勢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你身上。當人們處身於群體當中時,或許是被激情沖昏頭、或許是個體之間的互動、遷就,常常會使人失去了原有的判斷力,取而代之的是對群體的認同感,而很容易動搖就聽信說,那是正確的、那就是我的想法,而盲目地去隨著演說者起舞。為了不成為盲從者的一份子,或許該花點心思去釐清那究竟是自己本來就有的想法呢?或是對方藉由話語,像特洛伊木馬一樣偷偷滲入你思緒裡頭的?否則,可能輕易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PS. 之前有提過這本書翻譯不佳的問題,像這句話我就覺得翻成「不要相信任何高談闊論『我們』的演說者」會好一點,把「任何」放在後頭比較像是從英文直譯過來的。

「在辯論中,勢均力敵的雙方很少成功的說服或『轉化』另一方。但是同樣少見的是,在適當進行的論證中,直至最後,敵對的雙方仍抱持與開始全然相同的立場。讓步、論點的細緻化與修正會出現」

  這是另一句讓我蠻有感覺的話。記得早些年常常會為了一些議題,跟網友在網路論壇上唇槍舌戰,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把情緒帶回現實生活中,然而爭辯到最後卻總是發現,即便是你講得再有道理,講到讓對方啞口無言、潰不成軍(話說回來,對方搞不好也是相同的看法...囧rz),結果往往就如希均斯說的「敵對雙方仍抱持著與開始時全然相同的立場」,這樣的回饋無疑是很糟的,感覺是吃力又不討好,也因此後來對於一些看不過去的論述,我開始會選擇迴避,不太願意跳進去惹一身腥。然而,之後也發現這樣的爭辯並非毫無意義,我在議論一些議題,慢慢可以考慮到更多角度的不同觀點,而不會只執著在自己所關注的那一點上,我在想這應該就是「讓步、論點的細緻化與修正」吧!

  這句話算是給我帶來一些表達意見的勇氣,我現在比較不會很衝動地去反駁一些不認同的觀點,而是學著將情緒抽離,讓自己儘量處在一個理性、冷靜的狀態下去思考,也儘可能切換不同的角度去陳述同一件事,試著找到一個不帶著太多情緒性字眼的文字表達方式,這或許算是一種進步吧!興許是一種懦弱也不一定!

2 則留言:

  1. 有人說"真理越辯越明",但個人經驗所得,辯論往往令事情更複雜,令真理更不明,特別是沒有裁判,雙方爭辯至死方休的時候。(當然,有裁判亦不見得較好,只是順從"權威"而已,不代表最後勝出的就是正確的)

    但為何還有人說"真理越辯越明"?我想正正就是因為"讓步、論點的細緻化與修正會出現",故此,若然大家可以放下既定立場,真理確是可以越辯越明的,因為這種辯論不是要辯出勝負、更不是意氣之爭,可惜,看看社會上的議題、爭論,就知道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回覆刪除
  2. 純粹就不同立場的爭論來說,只要不是流於無意義的意氣之爭甚至謾罵,各自就所站立場進行辯駁,即使不見得能夠改變彼此的觀點,但雙方仍能透過了解對方的論點,進而微調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也較能用比較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議題,讓自己看事情可以更客觀。

    只是有些時候,既得利益的機會成本大到足以使人無法動搖立場,即使心中了解甚至認同對方的觀點,也不肯附和。我想,這大概是為什麼社會上的議題、爭論會變成交相謾罵,不見改進的原因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