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看雜誌] UNIQLO 給我的一些想法



  這一期(No.006)的ICB商業雜誌(International Creative Business)是以UNIQLO 為封面故事,說到 UNIQLO 我的了解其實是挺有限的,唯一能想到的,大概只有去年去東京旅遊之前,有在網路上蒐集了一些相關資訊,發現很多網友都推薦它,原先也打算好好去逛逛的,比較一下看看到底和台灣的成衣連鎖有什麼不同之處?只可惜旅行團給的自由時間實在太短促,除了在前往迪士尼樂園的路途上,曾在東京車站站內有留下那麼一眼之緣之外(如圖),就這麼錯身而過了。

UNIQLO 和 ZARA

  猶記得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當中,曾經提過 UNIQLO 走的是平價奢華(大前研一將之稱為「憧憬自由之丘」)的路線,而在這本雜誌中提到,它雖然是強調高質感,但卻沒有跟隨著時裝的流行腳步,而是走類似於 Giordano 的簡化路線,以銷售不易退流行的基本款為主,這會讓我聯想到另一家近年來也常常被當作案例討論的成衣廠商-ZARA。

  兩家廠商同樣都是在挑戰流行的概念,只不過 ZARA 的作法是做得比流行產業更徹底、更快,透過一貫的設計、製作、銷售流程,搶先在其他時裝廠商還沒推出商品之前,將流行的元素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在消費者的眼前,提供最新鮮且最多樣化的服裝選擇。而 UNIQLO 的成功則是在於對流行提出反思,它和 ZARA 雖然都是將所有的製程一手包辦,不過兩者將生產的主控權抓在手上的目的卻是大異其趣的,ZARA 所考慮的是生產時效性,而 UNIQLO 雖說是生產具高質感但不易退流行的基本款商品,但焦點卻是放在縮減成本上,它將工廠移往中國大陸,為的就是希望能以較低的價位供應高品質的服裝給消費者。

  之所以能夠被稱為流行,當然也表示它是一種普遍性很高、難以被打破的價值觀,然而市場永遠都有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對流行不以為然的人,我想也應該不在少數。創新不外乎就是要去顛覆、打破現有的概念,問題之所在往往也是機會之所在,它總是存在在那邊的,也一定會有很多人都看到這樣的機會,只是每一個人因背景的相異,所觀察的角度不同,思考或因應的方式也就有所差異,ZARA 選擇和流行比快,UNIQLO 則是反璞歸真,回歸到穿衣的基本,黎智英說:「成功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創新」,兩個都成功了也或許代表了創新的可行方案是可以不只一種的,或者也表示除了方向之外,還有其他需要重視的關鍵。

品牌和設計師

  在這個封面故事當中,另外也提到了一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他在 UNIQLO 的地位,相當於原研哉之於無印良品。日本廠商似乎是非常擅長於創造「名人」,不只是在實體商品的設計上如此,在遊戲的設計上也是,諸如「太空戰士之父」坂口博信、「超級瑪利之父」宮本茂等等,都是很多遊戲迷耳熟能詳的名字。其他像是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電視冠軍》中,不也都產生了許多的名人和名物嗎?「尊重專業」在日本人文化當中,似乎是很重要的一環。

  反觀台灣,這樣的情況好像比較少見,也許是擔心名氣一旦被養大了,價碼可能會跟著水漲船高,廠商們即使是得了一些國際設計大獎,很少會特意去強調設計師,當然興許是媒體覺得報導這些沒有爆點,觀眾不感興趣,雖然嘴巴都說「行行出狀元」,其實大家心裡頭真正關注的還是賺最多錢的那個狀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