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無責任書評] 白棉花/莫言

書名:白棉花
作者:莫言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1年5月15日
a's 評價:★★★

《白棉花》講的是一個棉花廠的愛情故事。(應該吧!看電影介紹似乎是這麼回事...)看完之後我倒覺得它有點推理小說的味道,因為我始終都在想這個方碧玉她究竟是死了還是依舊活著啊?個人比較支持馮結巴的說法,就我猜李棉花根本是她跟李志高的小孩,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小孩搞不好是孫紅花的,可別忘了李志高說過:「這樣的女人,白送給我都不要!」真相究竟是啥,莫言沒說,就留給柯南去查吧!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無責任書評]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書名: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作者:Andrew Keen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08年4月
a's 評價:★★☆

買下這書時,原本以為它是打算談談部落格的未來發展,甚至是商機,真的打開才曉得這誤會可大了!完全是180度的大翻轉,與其說它是警示意味強烈,毋寧稱之為敵意甚強的一本書,不僅僅是部落格,舉凡跟 Web 2.0沾上邊的,諸如長尾理論、Wikipedia、Google等等,幾乎都有給流彈掃到,無一倖免。算起來,這還真是本怨念極深的書啊!

原來的書名是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翻成中文該是「業餘者教派:今日的網際網路正在殘殺我們的文化」,中文書名翻成《你在看誰的部落格?》顯得有些文不對題了~然而真要是翻成前者,那書名給人的印象卻又偏向是篇嚴肅的論文會給的命題,是我大概也不會想碰吧!改書名的理由可以理解,但並不代表我可以接受這種帶有詐騙意味的書名,就算要另取書名也該與實際的內容有所契合,而不是變成釣魚的餌,生意是做長久的,別以為讀者會永遠當笨蛋,多上鉤幾次當心你的餌就不管用了。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無責任書評] 簡訊ing

書名:簡訊ing
作者: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a's 評價:★★★★

這本書之所以出版,無非是要打破很多人的主觀認定。

自從我開始使用網際網路以來,每一年大概都會收到幾封類似的轉寄信,內容如果不是些看了叫人噴飯的爆笑作文,不然就是用一些個由次世代用語所組成、宛如謎語的文章,有人將之稱為「火星文」,一度在媒體上也引起頗熱烈廣泛的討論,很多老師、專家都以之做為立論基礎,大肆地批評這一代學生作文程度之低落,甚至使得基測宣布將重新將作文列入國文考試的項目。

他們認為現在的學生就是太習慣使用鍵盤了,以致於忘了字該怎麼寫,語文能力較上一代普遍低落,只是這一切的認定、推論所根據的究竟是什麼?科學研究還是想當然爾?會不會跟拔獅子鬃毛可以治禿頭一樣,只是些沒有根據的說法。於是世界級的語言學家克里斯托出馬了,《簡訊ing》便是透過嚴謹的學術角度來審視這樣的一個議題。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無責任書評] 龍槍編年史:秋暮之巨龍

書名:龍槍編年史:秋暮之巨龍
作者:Margaret Weis、Tracy Hickman
出版社:第三波
出版日期:2001年3月
a's 評價:★★

龍槍(Dragon Lance)系列,是部早在十數年前就已久聞大名的奇幻名作,最早引進台灣的形式應屬一系列AD&D(Advanced Dragon & Dungeon, 龍與地下城)的電腦遊戲,然而名字我是如雷貫耳啦!實際上接觸過的卻是少之又少,一方面當然是語言的隔閡,當時還是盜版的時代,可沒有中文版的遊戲,另一方面則是美式RPG的畫風實在不是個人偏好的風格,以致於始終不曾認真去體驗過龍槍的魅力。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無責任書評] 活得像一句廢話


書名:活得像一句廢話
作者:張惠菁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01年6月30日
a's 評價:★★★

這是一本少見關於網際網路的散文集。

內容收錄的是張惠菁1999年在報紙上寫的專欄文章,在1999年那個網際網路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年代,人們就好像是小孩拿到新玩具似的,不斷地在這個陌生、新鮮的領域探索、實驗,網站彷如泡沫增生般的不斷湧現,自然也生產出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網站、現象。一跨過科技門檻,初初踏入這塊總不免驚訝,彷彿劉姥姥來到大觀園,不管看到什麼都是新奇的,這本書正是將當時那份大驚小怪的情緒給撰述、紀錄了下來。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莫名其妙的單車騎士死亡率

前幾天,報紙上出現了這則新聞「單車騎士死亡率 我全球第三」和「交通事故死亡率 台灣第一?」。

這數字是怎麼來的,從報導中可以看到他的計算方式是每十萬人口的死亡人數,請注意分母是人口數,不是單車騎士的人口數喔!而且所謂的單車騎士死亡率是指,因車禍死亡的人數當中單車騎士的比例。也就是說即使A國和B國每100個單車騎士同樣都會有1個不幸車禍喪生,但是如果A國的單車普及率是10%而B國是20%的話,則A國的所謂單車騎士死亡人數是100人而B國是200人,以此推論單車使用率較高的B國單車環境比較危險!!? 這合理嗎?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無責任書評] 姑獲鳥的夏天

書名:姑獲鳥的夏天(上)、(下)
作者:京極夏彥
出版社:時報(舊版)
出版日期:1998年4月28日
a's 評價:★★

該怎麼替這本書分類呢?要說它是用日本怪談包裝起來的推理小說嘛,通篇讀下來,民俗學、靈魂、宗教這類玄之又玄的內容,拉拉雜雜的佔據了大半,幾乎將推理的主線給完全掩蓋掉,明顯地喧賓奪主了。稱呼它為以推理骨架撐起來的怪談小說嘛,偏偏它中間所穿插的怪談元素,卻又不盡然是用來點綴、撐托故事的,有些反而更像是以怪談為主題的論文,這種夾議夾敘的述事手法,常會給我一種莫名所以的疑惑,「和這故事有什麼關連嗎?」,也因此個人並不認為該把它歸類到怪談。那麼究竟該把它歸到哪一類?好吧!只好引用出版社的官方說法,它屬於「妖怪推理」。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藍光商機真的要啟動了嗎?

8月份的數位時代上刊載著一篇這樣的文章:
今年,就是藍光商機起飛元年

邊看我就邊在想,這所謂的藍光商機是真的要啟動了嗎?


在Yahoo!奇摩拍賣上簡單搜尋了一下,目前藍光(Blu-ray Discs, BD)播放器在台灣的實際售價並沒有像報導中所說的100美元那麼低廉,品牌入門機種的要價多半都還維持在8000元左右的水準,反觀預言將被取代的DVD播放器,價位則約為2000元到3000元不等,中間的價差已足夠多買兩台DVD播放器,然而藍光帶來的好處真的足以彌補這樣的價差嗎?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無責任書評] 18歲的成年禮

書名:18歲的成年禮
作者:蔡慧蓉
出版社:大塊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a's 評價:★★


  或許是電影《練習曲》的效應吧!一時間環島成了一種新顯學,不僅是從台灣各地出發環島的單車客讓馬路變得很熱鬧,就連書店裡各式相關出版品也紛紛出籠,有騎著單車環島去 的,如《練習曲》、《我的環島夢》、《島內出走》等,也有用兩條腿環島的《說走就走》,當然還有用摩托車環島的《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其中最具爭議性的該是搭便車環島了,這本《18歲的成年禮》便是一位18歲的女生獨自一人搭便車環島的故事。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無責任書評] School of Design

SoD.jpg
書名:School of Design
作者:古平正義、平林奈緒美、水野學、山田英二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5日
a's 評價:★★

  從外觀來看,這本書真的蠻厚的,雖說還不到磚塊的程度,但也有個300多頁。只是如果你就這樣以為買回家可能要看很久,那又錯了,一切都只是個假象啊!這是一本圖比字多的書,全部的字加一加搞不好還沒有一萬字哩~

  它是由四位日本的現役設計師共同寫作的,我猜應該就是一人負責四分之一吧!沒有目錄,大致上分成8個段落,編排上就是一則設計前輩提出的簡短建議,搭配上一張精心設計的圖案,每一個段落結束會附上各位設計師的作品做為區隔。

  因為沒有長篇大論,所以還蠻好消化的,差不多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了吧!只是看當然很快啦!要真的吸收還是得花點時間咀嚼的,得多應用才能真的變成自己的東西了。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無責任書評] 賣給不想買的人


書名:賣給不想買的人
作者:重田修治
出版社:小知堂
出版日期:2005年1月
a's 評價:★★

  光看中文書名,或許會讓人以為這本書是要教你如何將東西通通賣給消費者的神奇魔術,要是你真的這樣想的話,恐怕要大失所望了。我覺得他頂多就是一本店頭行銷的入門書,日文原書名《心理マーケティングの技術》(心理行銷之技術)毋寧是比較貼切的,對於行銷一竅不通的讀者來說應該是挺適用的,但要是你常在逛街買東西,對於店家那些推銷手法早就是瞭若指掌、見怪不怪的話,那麼這本書真的沒有太多新鮮的東西。

  好在它並沒有浪費我太多的時間,裡面有一半的篇幅是花在講述一個虛構商店的銷售故事,故事中的店老闆想要把東西賣出去,嘗試了許多種不同的銷售手法,後半本才一一來解說這些方法以及實踐的重點,等於是只有半本書的內容,加上這本書本來就不厚,所以一下子就可以翻完了。

  還有就是,封面上的那個問題,看到最後我還是不太懂他究竟想說些什麼,說到底那個故事裡頭的濕毛巾,大部分還不都是賣給臉上髒兮兮的少年。像這樣在開頭放一個奇怪問題吸引注意力的作法,似乎常常出現在日本的書籍當中,難道說這是日本出版界百試百靈的仙丹妙藥嗎?只不過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類的書通常都沒什麼內容,我想以後我應該會慎選吧!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無責任書評] 共同基金的騙局

ID.jpg

書名:共同基金的騙局
作者:Louis Lowenstein
出版社:財信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a's 評價:★★★★☆

"共同基金"給人一般的印象就是「懶人的投資工具」,畢竟對於不懂股票或是沒時間理財的人 來說,與其把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研究、瞭解這些投資工具上,倒不如把錢交給投資信託公司去管理還比較省事,起碼人家公司裡面請的都是些專業的財經分析人員,再怎麼說也比你我要強,由他們來負責操盤肯定是比較安心的,彷彿買了就可以等著數鈔票。

只可惜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簡單。

不管是股票、期貨還是其他任何一種投資,只要是價位會跳動的,某些程度來看都算是一種賭博,除非作弊,否則是沒有穩贏這回事的。也因此,共同基金的投資應當要建立在一個很基本的要件之上,那就是「信任」,你肯將錢委託給他們代為處理,當然也是因為相信他們會站在你這邊,會盡心盡力地想辦法幫你賺到更多錢嘛!

然而,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這些負責管理你錢的投資信託公司,心中真正關心的從來不是他能幫你賺多少錢,而是如何才能提高投資人的費用,讓公司的盈餘更高的時候,你還會想把錢交給它來操作嗎? 而這也正是Louis Lowenstein想要告訴你的騙局,投信公司花了很多錢在。 如果你有投資共同基金的念頭,或許可以考慮把這本書翻一翻、看一看,瞭解一下這些投信公司究竟在你背後動了些什麼手腳,即使它沒辦法讓你賺錢,但最少可以讓你避開一些別人佈好的陷阱。

只不過在這裡要提醒的是,書裡頭講的全都是美國的案例,台灣實際的情況是否也是如此不得而知,也許好一些,搞不好更糟糕,這得投資人自己花時間下去驗證、檢視了。這年頭連理財專員都可以跟來銀行存錢的歐巴桑推銷共同基金,你真的相信他們能專業的幫你分析哪支基金適合你的投資習性嗎?我一直覺得沒有什麼投資工具是適合懶人的,既然要投資還是得花時間下去做功課,否則你的懶惰只會讓別人有機可乘罷了。

內容本身的價值當然是無庸置疑的,只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曉得是敘述的方式太過枯燥呢?還是被粗糙的翻譯所影響,一直沒辦法一鼓作氣把這本書看完,總是斷斷續續的,囫圇吞棗之下終於把它啃完了。我忽然在想,雖說歐美的財經書籍在撰述上通常都是比較嚴謹的,他們會先拋出一個主題,然後開始從各個不同的層面分進合擊,或許是從現況切入、也可能是分析過去的案例來加以論述,好處是可以清楚、完整地交代這個主題,讓讀者能夠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瞭解,只是一本書反來覆去都繞著同一件事在打轉,有時你真的會像是置身在一座景色相似的森林裡,走久了真的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進迷宮出不去了。

另外提一下,從他在字裡行間不斷地強調可以看出,作者是十分推崇葛拉漢與陶德所提出的價值型投資理念,其所推薦的基金不意外的也都屬於這個類型,或許不見得每個人都相信這一套啦!不過要是你也認同此投資觀點的話,那你倒是可以翻到第九章,看看他是怎麼挑選共同基金的。只是話說回來,就算你想投資那幾檔基金,還得查看看是否有投信可以代理申購,此外也不知道台灣的共同基金裡頭是否有人採用價值型投資了?至於這些問題的答案,那又是投資者的功課啦!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無責任書評] 熟年革命

OldAge.jpg
書名:熟年革命(簡體)
作者:渡邊淳一
出版社:文匯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a's 評價:★★★

儘管手邊仍有《失樂園》、《鈍感力》等較著名的作品,然而《熟年革命》卻是我頭一回和渡邊淳一的接觸,下午在若水堂的巧遇,順手便買下了它,百來頁的篇幅,隨手翻翻竟然就這麼看完了,雖然不是小說,讀起來倒是沒什麼壓力,或許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是他想述說的對象吧!

書如其名,這本書談的是老年人該有的生活態度。現年76歲的渡邊淳一以為老年不該成為退縮的理由,只要在心態上、穿著上做些改變,退休後的生活也是可以過得很精彩的,也因此他建議不要用「銀髮族」等教人顯老的名詞,而改用「白金一代」來稱呼這些中老年人。因為熟年的人就像白金一樣,雖然少了黃金的璀璨光芒,但論其內在價值卻更勝黃金。

此外還有一點,我覺得挺符合他給人的印象,就是鼓吹白金一代應該要勇敢地打破「年齡不符」的限制,好好地去談一場戀愛,即便已婚了,也該多多稱讚老婆,讓夫妻之間能夠重新拾回過往的恩愛,他認為戀愛是可以提升老年生活品質的良藥。

日本和台灣的熟年世代,在過往的生活背景上其實是相近的,他們同樣都是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出生的,都經歷過窮困的戰後重建期,在行為模式上應該也是差不多的。他們的經濟狀況雖然說都不是問題,然而過去貧困的陰影卻始終揮之不去,要他們把錢花在打扮自己、四處旅行,心理上是存在些許障礙的。

我在想,這或許是渡邊淳一之所以要提出熟年革命的原因吧!他希望這些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老者們,都能夠掙脫這些心中的桎梏,即使走在人生的最末段了,也能活得精彩!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話只說了一半...

  1121期商業週刊,有一段形容大陸地產公司【碧桂園】的文字是這樣寫的:

「最成功一仗是買下廣州遠郊占地20萬平方米,把山地炸開、填平,把住宅造在山中,一座山一個鎮,在偏遠郊區一口氣買下300輛巴士,運送居民到市區上班再接他們下班。」

  文章的目的無非是要襯托出大陸企業的規模,猛一看當然不免讓人訝異於它的大手筆,只是細想之下又覺得哪裡怪怪的,算一算光買下300輛的巴士少說就得花上個幾億吧!更別提這些巴士不會是買來養蚊子的,每個月還得固定營運,司機的薪水加上油錢可也不是筆小開銷,一般的建設公司交完屋收完款之後就可以說是沒有收入了,每個月還得固定負擔巴士的管理費用,這等賠錢的生意怎麼會有人願意做呢?總不會是要買300輛巴士叫居民自己開吧!

  上網查了一下,果然解了我的疑惑。根據維基的資料:

  • 碧桂園(Country Garden),是中國一個經營渡假村型房地產物件的品牌名字
  • 以外銷為主,物業買家大多數是香港人,用途是香港人的渡假屋(香港親朋假日社交聯誼)、安頓在內地居住的家人、或者退休回鄉的長者父母。
  • 碧桂園的物業保安是「香港式管理」,園區對外的出入口24小時有保安把守,車輛出入口有經過安檢,行人入園要出示住戶IC卡,讀卡上車乘免費村巴。管理月費人民幣約400元
  • 碧桂園區內有住客會所,內有超級市場、西餐廳、中餐廳、健身室,桌球室、兒童遊樂場、保齡球場、閱讀室等,晚上10時前休息。
  • 碧桂園住客會所的消費也很相宜和方便。

  原來這些房產的銷售對象是香港人,採取的是飯店式的管理,是要繳管理費的。只是卻也挺好奇的,香港人將房子買在廣州郊區的考量又是什麼?畢竟以距離來說,應該還有其它的選擇,像是深圳離香港還更近。

  順手又查了一下,發現欣欣客運現有的各型營業車數約392輛,總共跑42條路線。所以,300輛巴士已經可以經營一間足以跑30條路線的客運公司了,這手筆確實是不小!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無責任書評] 我的慢熟人生

[WaterColour]MyLife.jpg

書名:我的慢熟人生
作者:官振萱
出版社:天下
出版日期:2008.11
a's評價:★★☆  

「雖然已經三十歲了,卻沒有覺得在工作上有很大的成就感,收入也不是很穩定...」知名音樂創作人李欣芸誠實地說。

  說真格的,我就是讓這句話吸引的。

  搭配著【我的慢熟人生】這個書名,讓我幻想著這本書能為30歲仍一事無成的自己,即使無法真的帶來什麼解決方案,起碼可以獲取一些慰藉。

  然而,35歲就當上麥肯錫合夥人!這算是哪門子的慢熟,要是這也算慢熟,我想我這輩子真是別想著要熟了。

  OK!這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承認我又被書名給騙了。如果你想看這本書的念頭跟我一樣,只是想讓自己感覺良好,我真的勸你別看了!沒有幾本書會真的去介紹野草是怎麼成長的啦!讀者們彷彿還是比較關心玫瑰的挫折。

  拋棄這點心理上的不悅,重新來介紹這本書。

  它是由10篇曾在《ELLE》雜誌連載的人物介紹集結而成的,不意外地,介紹的自然都是職場上傑出女性的故事,如果不去管熟不熟的問題,而是將它當作一本故事書來看的話,是可以讓人在這10個女人不同的人生當中,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隨想.me] 台灣男人缺帽子?

  這期的2535雜誌,有一篇文章叫做「男人少的那件衣服就叫:帽子」,通篇看完,可以理解作者是個很愛帽子的人,衣櫃裡雖也確實沒幾頂帽子,但心中還是冒出了無數的問號。文中作者寫道:

「這種帽子其實在國外很一般般,冬天的英國男人幾乎人頭一頂...」

  我想他提到重點了,在台灣生活了這麼久,唯一會意識到帽子的時候,想來想去大概只有冬天寒流來襲時,當冷風灌到後腦杓那時才會想到吧!類似現在這樣的大熱天,戴頂帽子是要讓自己頭頂生煙嗎?

  君不見會講究帽子的國家幾乎都位於寒帶嗎?而且多半都還會跟外套作搭配。至於棒球帽、卡車司機帽則屬職業需要,其目的是利用帽簷遮陽,避免陽光的直射干擾到視覺,影響到接球或開車安全,為此棒球員甚至還會在眼下劃上油彩。

  之所以會戴上帽子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為了追逐流行,看歐美人士都如此穿著,台灣人就得照辦,否則就好比你問愛斯基摩人怎麼不穿T恤搭百慕達褲一樣吧!有種夏蟲語冰的感覺,更何況台灣男人還是會戴帽子的...安全帽....XD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無責任書評] 100億的教訓


書名:100億的教訓
作者:黃彥達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04年6月
a's評價:★☆

  網際網路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它的變動算是非常快速的,當下被認為是正確的一個經驗法則,興許會因為下一秒鐘所提出的某個新概念而被顛覆掉,也因此在出版後約五年的現在去評論它,實是不甚公允的。然而我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心智狀態退推五年去審視作者所提出的這些想法,僅能就2009年的今天所閱讀的感想,提供些微心得予未來有興趣讀這本書的人做個參考。

  在過去這五年間,陸續發生了諸如Google AdSense的推出、BLOG的廣泛流行,甚至是iPhone、GPhone陸續上市等事件,在在都改變了網路世界的面貌,這些都不太可能是作者當時就可以預料、設想到的,在內容上不可避免地有些過時的現象,記得以前唸書的時候,教授曾經說過企管知識是有賞味期的,畢業後約5-10年,你在學校所學的就都過期了,我想網路知識應該也是吧!

  如果你想透過它來瞭解網路的現況,個人以為中間是存在一些落差的,不過如果你只是想要補休過去未經歷的電子商務學分,則從中或許可以追尋出一些過往的軌跡。

  由封面裡頁的介紹,可以知道作者是具有相當實務經驗的,只是或許是工作中不期然養成的習慣吧!不自覺地就會以業界的視點來觀察整體網路的發展,反而較少關注到消費者實際需求在這中間所扮演的角色,寫著寫著突然看到封面上的這行字--「這是一本老兵寫給新兵的教戰守策」,如果這是本書撰寫時所設定的定位,我想它還蠻符合的!只可惜他並不符合我當初讀它的期待...

  這本書所下的副標是「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當中所提及的大部分內容,尤其是一些自問自答的部分,看似要揭穿什麼業界內幕或是打破什麼成見,然而對我而言卻不覺得有什麼太特別的,越看是越無趣,最後只好當作是在複習歷史課本、打發時間了。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隨想.me] 2535雜誌是7-11的新刺客嗎?


  這幾年如果有常在注意書店雜誌架的人,應該多少會發現PPaper系列的雜誌是一本接著一本創刊,PPaper、AAngel、ICB (今年改名為 PPaper Business)等等,即使不清楚實際銷售數字是多少,光是看這種發刊的狀況也知道差不到哪去,總不會有雜誌辦到賠錢,還一連出上好幾本吧!


  記得是過年那段時間吧!書店的雜誌架上多了幾本新面孔,當中有一本2535雜誌,乍看之下,封面設計的風格頗類似 PPaper,稍微瞄了一下價錢,69塊一本同樣是走PPaper的低價雜誌路線(話說PPaper現在的99元,應該算不上低價了...),順手抽了一本就去結帳了。只是過年嘛!忙起來總是一團亂,幾本雜誌買了也來不及看,直到這幾天才將前後兩期一併消化掉了。


  翻閱的過程中,好奇地看了一下出版社---嗯!是大智通,印象中之前樂天市場正式來台發展時,曾同步出版過一本三木谷浩史所寫的《成功的法則》,加上某天在7-11的櫃臺前,看到第2期的膠膜上大剌剌地貼著7-11同類書銷售冠軍,心裡不禁冒出幾個問號,這類的雜誌一向都是PPaper居首,初生之犢一上陣便能取敵首級,裡頭似乎有些文章。


  於是敦請Google大神幫我查了一下,果不其然,這間大智通文化行銷公司乃是統一集團下的子公司也。另外,還不小心發現了一篇ppaper 7-ELEVEN 下架?的網誌文章,也不確定PPaper是不是真的從7-11下架了,或許明天跑一趟7-11看看有沒有這一期的PPaper就知道答案了,要是真的下架的話,其實也等於解釋了何以2535雜誌會是「同類書銷售冠軍」了。


  之前就聽教授講過一些案例,可以看出7-11一向是非常善用它的通路力量,只要是銷售狀況一級棒的商品,統一就會發展相同區隔的產品與之打對台,好比說御茶園和茶裡王、愛之味鮮採蕃茄和統一嚴選素材100%番茄汁等等,加上其先天佔據的主場優勢,可以取得較佳的櫃位,往往能夠後來居上(聽起來一整個就像是拷貝忍者卡卡西慣用的招式...XD)。就不曉得這本2535雜誌會否是7-11繼飲料市場之後,開始運用其通路強勢染指出版業了。


  PS. 昨天跑了幾家7-11還真的是沒發現PPaper的蹤影,不過倒是有看到AAngel 和 PPaper Business,用MSN問了常在7-11注意PPaper的朋友,回報是說還有看到,所以啦!究竟下架沒,我這裡真的沒有答案。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無責任書評] 奇謀60

書名:奇謀60
作者:Frank Adoranti
出版社:財訊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0日
a's 評價:★★
由副標題「60則縱橫辦公室心法」,應該不難看出這本書是在談些什麼。
昨天晚上找書時無意間看到,還記得剛入手時有稍微翻了幾頁,只是也忘記是什麼原因沒繼續看,哪知道這麼一擱就是兩年,不其然在書堆裡頭又遇到了,便順手拿起來當成小說快速的讀完了。
雖然要說人性本惡或許太嚴重,然而我也不至於天真地堅信著性善論。之所以會想看這樣的書,與其說是想在職場的爾虞我詐間取得什麼,倒不如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來形容,更顯貼切吧!就像劉墉說的,「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看清世事。 免得你被賣了, 還在幫人數鈔票!」
之前讀過的部分,印象已有些模糊,不過我還是接續著未讀的部分看了下去,只是讀著讀著在那些貌似複雜綿密的勾心鬥角背後,卻讀出一種彷如呆伯特的諷刺意味。說它是教戰手冊嘛!總覺得更像是面對辦公室政治的無力,所發出的一股不平之鳴。
如果你真想拿來實際操作一番的話,那60則縱橫辦公室心法中,多少還是有些具有參酌的價值,只是個人以為耍手段可說是把兩面刃,當下也許讓你佔了上風,只是有時世界真的是挺小的,當你還喜孜孜跟對手說再見時,往往下個轉角就又遇上了,那時就不曉得你是否還站在順風位了。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無責任書評] 影印紙的背面不要用

CopiedPaper.jpg

書名:影印紙的背面不要用
作者:村井哲之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5日
a's評價:★★

真的不用影印紙的背面嗎?

  之所以拋出「影印紙的背面不要用」這個悖離日常邏輯的議題,無非是想藉此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要是仔細翻看書本內容的話,就會發現作者的用意,並不是真的要大家完全不要利用影印紙的背面,而是希望重新用一種合理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普遍為大家所接受、視為可行的節能措施。

  就以「利用影印紙背面」為例好了,曾經待過辦公室的人多半都遇過一些紙張回收的狀況,諸如搞不清楚正反面啦、回收紙放置空間的浪費、去除訂書針的人力成本、容易卡紙所造成的機器損壞等等。單就成本節省的角度來看,這些額外產生的後遺症所帶來的費用,可能還遠大於那些省下的紙張費用,這不是很奇怪嗎?

  因此,作者認為降低成本不該將焦點都放在這些末端的瑣碎事務上,而應該重新以「企業再造」的角度去思考,由日常的作業程序當中去分析浪費發生的根源,好比說開會時,有時會列印大量的簡報資料發給與會人員,如果能夠針對此程序去要求精簡會議資料的話,一次會議所能節省下來的可能就超過一包紙,長期累積下來也是十分可觀的。

  至於回收紙的再利用,或許是無法攢節多少成本吧!書中僅提到便條紙的應用,但就永續經營的觀點來看,個人以為其仍有執行的價值,像是盡量少用訂書針,改用長尾夾、迴紋針等可回收的文具;為了避免拿到文件的人搞不清楚哪一面才是待處理的事項,只拿來印自己留存的文件,或是在上面蓋個章什麼的,不都是可以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的方法嗎?

不管景不景氣都該降低成本

  沒錯!這本書最主要的就是在談論「成本控制」,作者一開始就強調降低成本不等於裁員,更不是企業面對不景氣,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只能縮衣節食的手段,而是該像運動一般,是為了追求健康的體質,戮力將體內過多的脂肪予以排除的理念。由這個理路思考下去的話,會發現很多企業因應不景氣而縮減甚至裁撤研發部門的作法,可能反倒是錯誤的;像服務業為了維持競爭力,有時反而應該增加人手而非裁員。若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將獲利的關鍵所在都割捨的話,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弱勢,屆時就算景氣回暖,恐怕也很難有所作為。這也是很多企業認為不景氣反而是大張旗鼓、蓄積實力的理由。

  因此,企業應該隨時要有成本控制的觀念。至於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書中的作法大致可簡單歸結為以下兩點:

1. 將所有的成本予以數字化:成本控制仰賴的不是直覺的判斷,而是精密的數字。唯有透過數字,才能由經營過程中每項成本所佔的比重,分析出真正具關鍵性的事務,也才能對症下藥有效將成本降低。光靠想像力所設計出來的各項降低成本措施,最終往往只會淪為一種心理上的自我補償。

2. 員工要有成本意識:此外,「成本降低」該是一種企業全體的共識,僅憑管理階層三令五申的嚴厲要求,就想節省成本是不可能的,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員工自有因應這些要求之道。就像「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所展現出來的,唯有讓員工由衷認同,提高其涉入度,自然養成一種習慣,自動自發由日常工作中去思考成本的節省,才能從根本貫徹成本的控制。只是該如何做到呢?或許可以從獎酬下手,想想如果每省下1塊,員工就可以從中得到5角的話,我猜大家都會努力幫公司省錢吧!

弦外之音

  作者村井哲之是日本成本削減總合研究所董事長,其身份應該是類似管理顧問之類的。除了宣導降低成本的觀念之外,從字裡行間不時可以透露出他是想藉此來招攬客戶,當然啦!很多管理大師出書也都是為此,只是作者的寫作方式顯得有些露骨了,時不時地就提醒著讀者,我可以替公司節省高額的電費喔!而且很多家公司都是我幫忙處理過,經驗豐富喔!可以猜測這一塊應該就是他的強項吧!然而日本的電力公司雖屬區域壟斷,但是仍是民營,可以透過協商談判的方式來攢節電費,可惜這一套在台灣並不合用,台灣的電力是屬於國有專營事業,即使每個月的電費過高,可能還是得藉由節能的方式才能降低電費了!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閱讀中感想] 三分鐘當老闆

書名:三分鐘當老闆
作者:高井伸夫
出版:中國生產力中心

  「三分鐘當老闆」!!? 可惜並不是只要花三分鐘把這本書翻一下就能夠當個好老闆。這是本由多篇教你如何當老闆的短篇文章所組成的書(這似乎也是日本商管書的特色),作者冀望讀者可以只花三分鐘就看完一篇,故而稱為「三分鐘當老闆」...XD

  由這樣的標題推敲,這八成是作者為某本雜誌或是報紙所撰寫的專欄文章集結而成的。目前看到一半,內容所呈現出來的經營大原則,大致上與其另外一本著作「早上十點前搞定工作」吻合,只要揣摩「經營者的勞動工時--一年三千六百個小時」這句話,我想多少就能抓到一些他想表達的了。

不曉得經典在哪的經典賽...

  這些文章早些天就想寫的,只是萬萬沒想到那不爭氣的中華隊竟早一步敗給了中國,早早地出局了。如今才來寫這篇文章肯定會被指是在放馬後砲,然而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啦~

  經典賽這個話題打去年起就一直在談論,一會兒說大聯盟這次已經跟各球團協調好了,所以大聯盟的球員都可以參加,對比上次經典賽徵召王建民不成的狀況,這可是個好消息哩~於是大家開始在心中幻想著王建民、郭泓志、曹錦輝三巨投,加上陳金鋒、胡金龍、陳鏞基等旅外好手所組成的夢幻中華隊。

  結果咧...就開始傳出那個誰有傷大聯盟球隊不放行,這邊這個誰又想回美國認真準備春訓,為前途打拼,然後是哪個球團不放人...最終排出來的是一個可能連中華職棒明星隊都稱不上的陣容,美其名叫這為「提早換血」。

  「提早換血」...好熟悉的一個詞啊!早些年新浪籃球隊跑去大陸打聯賽,一票老將遭到籃協封殺的時候,就曾上演過一次。這回可換成棒球了,以這樣的殘兵去面對別人的正規軍,如此結局並不教人意外。

  旅外球員們當然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涯規劃的考量和盤算,這是他們的自由,硬是往他們頭上扣一頂國家大義的帽子,實在是沒什麼必要。只是教人納悶的是,這算是哪門子的經典賽啊!和世界杯足球賽那種每個職業球員都以為自己的國家出賽為榮,精銳盡出的情形比起來,實在是看不出它經典在哪裡。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隨想.me]《菸害防制法》究竟嘉惠了誰?

  2009年1月11日《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迄今也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了。法如其名,此法施行的目的若說是要保障拒煙者的權利,大概沒有人會有異議吧!身為一個不抽煙的人,這理當是一件值得雀躍、大快人心的事,只是我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情緒。

    單從新聞報導來看,這一陣子吸煙的人彷彿是過街老鼠,到哪邊都不能抽煙,宛如受盡委屈的小媳婦,甚至有人還跳出來大聲疾呼:「癮君子也有人權!」(註1)一時間香菸似乎成了違禁品,無煙環境就這樣給建構起來。然而真是如此美好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相較於未實施之前,現在公然吞雲吐霧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所有躲起來抽煙的人通通都被趕到大街上,以致於在路上被煙燻的機會不但沒有減少,反倒是大大地提昇。這算是哪門子的防制?難道法令的設計過程中,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嗎?

  在過去,壓制吸煙者公然抽煙的慾望倚靠的是道德力量,經過這幾十年反煙團體的努力,慢慢讓癮君子們多少可以由拒煙者的眼光和態度間,體會到抽煙是件很討人厭的行為,上班族們也多透過默契形成一種不在工作環境抽煙的共識,很多爸爸甚至被小孩逼的,非得躲到陽台、樓頂才能稍解煙癮。只是萬萬沒想到,突然之間政府丟出了一個《菸害防制法》,讓開放空間的吸煙行為一下子變成合法的,或許還帶了點壓抑後的反彈情緒吧!原先躲在角落抽煙的癮君子開始不再在意周遭的眼光,堂而皇之就將煙點上了,誰叫《菸害防制法》只准他們在大街上抽煙!

  如此一來,抽煙者找不到可以舒解的場所,不抽煙的人吸到二手煙的機率也提升了,我真的不曉得《菸害防制法》究竟嘉惠了誰?目前唯一享受的好處可能只有打完撞球可以無煙味地離開吧!

註1:反禁煙自救聯盟 http://smokingareas.pixnet.net/blog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無責任書評]設計最賺錢的店面


書名:設計最賺錢的店面
作者:馬淵哲、南條惠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6.11.1
a's評價:★★★☆

  身為現代人,相信都不乏購物的經驗。那麼,不曉得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擾,有些時候之所以走進商店並沒有打算買任何東西,或是說還在猶豫該買哪一牌,純粹就只是想在店裡走走看看,誰知道腳才剛跨過那個門檻,店員就迫不及待地黏上來,「歡迎光臨」...「先生,有什麼需要嗎?」,可能你都還沒來得及答話,他已經自顧自地開始長篇大論介紹了起來,叫人直想拔腿就跑。

  然而又有某些時候,當你發現了有興趣的商品,想抓個店員瞭解一下相關規格,他們卻反倒像是集體失蹤似的,千呼萬喚叫不來,一氣之下索性不買了。不論是發生上述這兩種狀況的哪一種,對店家而言不啻都是生意上的損失,而這一本書正是針對這樣的問題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

  它所提出的店面設計,主要著重在兩個地方。一是讓顧客安心的購物空間,比如說作者認為在設計店面時應預留可以適時避開店員視線的「安全角落」,如此顧客會比較願意在店內停留較長的時間,因為即使沒有偷竊的意圖,大部分的人對於被店員盯著看的感覺仍是不舒服的。日本知名藥妝店的老闆松本清曾說:「讓客人消除抗拒感的店是『容易行竊的店』」,或許也是相同的道理吧!

  二是不要讓店員無所事事。以作者的說法,待客之道同時也是狩獵之道,必須耐性靜候獵物上門,時機未到就出動只會打草驚蛇。畢竟開門做生意不外乎是想多賺幾個錢,客人上門哪有不盡力巴結的道理,只不過矛盾的是,店員過份的努力卻常因太早接待而造成反效果。之所以不讓店員無所事事,並不為追求薪水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希望能讓店員手邊隨時都有些像是補貨、包裝等的作業程序在運作,省得他們沒事一直盯著顧客瞧,反而將好不容易上門的獵物給嚇跑了。

  除了這些原則之外,書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在介紹25個不同行業的案例,利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將好壞店面設計擺到一塊做個對比,讓讀者能夠瞭解其中的差異點在哪裡。只是一系列看下來會發現案例雖然很多,然而在擺設上的雷同度卻頗高,有點充版面的嫌疑,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察覺些許作者看重的要點,像是適當的店員空間,將營業櫃臺放在店的最裡面等,對於想要自己開店的人而言,要是前後翻閱都找不到適合的店面設計,以這些原則下去發想、設計也不失為是一個好方法。

  作者認為一個開放的購物空間可以為店家帶來客源,然而在我腦袋裡面不時浮現的卻是關於防盜的問題,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種平衡,一方面讓顧客可以安心在店內閒逛,而店家也不用煩惱商品偷竊所造成的損失,應是每個有意開店的人都該思考的課題吧!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無責任書評] 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困惑之惑

書名: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困惑之惑
作者:Charles Mackay/Joseph de la Vega
出版社:財訊
出版日期:2007.1
a's評價:★★☆

  這本書中同時收錄了「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和「困惑之惑」這兩本書,它們同時名列英國《金融時報》史上十大投資理財經典以及摩根士丹利建議閱讀清單之二,不由得讓人想一窺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喚之為經典,裡頭是不是藏了什麼可以輕啟金庫的鑰匙(一不小心就把真心話說出來了...^Q^)

  如果你翻閱這本書真是打算從中吸取什麼賺錢秘笈的話,恐怕要大失所望了。內容可說完全沒有碰觸到如何投資致富的方法論,換個角度來看毋寧更像是一本故事書,雖說如此但既為經典想來當有其可觀之處。

  「異常流行幻想與群眾瘋狂」著於1841年,作者麥凱(Charles Mackay)僅僅用了120多頁的篇幅就介紹了19世紀著名的三大投資泡沫--「密西西比瘋狂」、「南海泡沫」和「鬱金香狂熱」,可以想見對事件是很難有詳細的描述,加上時代、地域的隔閡,那場景模糊得有些隔靴搔癢的味道,然而在字句間卻仍能感受到那股一窩瘋的狂熱,無論時間是過了一兩百年還是現在,事件是發生在法國、英國還是荷蘭,人性似乎是不曾改變的,貪婪鼓動之下的那種瘋狂,讓人似曾相識,「南海泡沫」中的某些情節,比如說96頁提到的「以鋁屑做出松木板」,讀起來就和21世紀初的網路泡沫的亂象如出一轍。

  它之所以經典,或許是點出了那種掉進貪婪陷阱的癡狂吧!就像是華爾街著名的「擦鞋童」理論,如果連路邊的擦鞋童都知道要趕快進場買股票的時候,就表示手上的股票該賣了。藉由這本書,推薦者也許是想提醒投資人當風暴襲來之時,不要給貪婪沖昏了頭。只是話說回來,知道是一回事,嘗試去做又是另一回事,要當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智者又豈是簡單的呢?

  另一本經典--「困惑之惑」,年代則更為久遠,為Vega於1688年所寫,介紹了大航海時代歐洲股票的交易概況,在那個沒有電腦系統的時代,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人工作業上的弊端,既然存在著漏洞,利字當頭,自然也就不乏鑽營之人,這本書主要就是在闡述這一類的手法,只不過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開始接觸股票的時候,證交所就已經是電腦化的關係,不是很能體會那樣的情境,再加上當時金融商品的遊戲規則和今天也有些不同,且在術語的使用上也一直反反覆覆,教人摸不著頭緒,看到最後我也困惑了。

  在導言的部分也有說明道,本書的原文是用西班牙文寫成,採取的是「一種炫目造作的寫作風格」,「過於複雜和做作...對於現代的讀者來說,這種風格卻非常難以理解」,「是一本需要大量解釋的書」,為了方便讀者的瞭解,英譯者在文中也添加了「詞語、短句,偶爾甚至是完整的句子」,基於對原作者的尊重,也保留了原書中一些數字上的謬誤。由這些可以看出這本來就不是一本很好讀的書...XD

  雖然說我並不確定對書中所提及那些手法的理解是否正確,不過我想大致上跟類似早些年台灣股市常見的軋空行情應該是差不多的,很多人藉由對行情的操弄大賺其錢,由此可以窺見投資市場上人為操作的一面,它從來不是經濟學中論述那種資訊完全公開的理性市場,消息一旦掌握在某些壞心眼的經營者手上,就端看他想怎麼玩,想要它漲就放出利多,反之就放出利空,要是賺夠了他就先溜了,倒楣的是誰?不消說一定是廣大的散戶,只是如果想光靠消息面來交易,那麼就算被人耍玩在股掌之間,也只能認了。

  另外,書中提到頗多關於選擇權交易的細節,閱讀之前如果能夠對選擇權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相信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的,以上。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隨想.me] 少搜尋多煮開水?

  幾天前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

一位哈佛大學學者表示,一般使用桌上型電腦進行一筆搜尋會產生7公克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煮熱一壺開水產生的碳排放。

初看到這個消息不禁皺起眉頭,心想:「意思是以後得少用Google嗎?」,轉念又想--這個數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在猜是將Google用來搜尋的電腦群其產生的碳排放量(這個數字應該也是把一台電腦的碳排放量×總電腦數算出來的吧!)除以Google的總搜尋次數得出的,而不可能是說只要你按下搜尋,地球上馬上額外多出了7公克的二氧化碳。(這如果算得出來也太神奇了)就算你不去點「搜尋」,Google的電腦群也不會因此而停機,大家實在沒必要為了多搜尋了兩次而感到罪惡。

  另一方面,我也很納悶,難道說不用Google搜尋而特地跑到圖書館找資料難道就可以少排放點碳嗎?如果你是走路或是騎腳踏車,或許吧?如果是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不也增加了碳排放,加上現在很多期刊、論文集都是放在資料庫裡面,不用電腦、網路還真看不到,那又該如何呢?更別提如果為此而出紙本,不知又得消耗掉多少樹木,真是動輒得咎啊!

  在衡量碳排放量多寡時,是否該代入經濟學的「機會成本」觀念,而不只是丟出一個數字,或只是告訴大家用Google搜尋一次等同於燒一壺開水,這兩種行為並無法代換,難不成這位哈佛的學者是想叫大家少搜尋多煮開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