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書摘] 當銀行員開始推銷基金...

『哈佛大學與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幾個研究員...(中略)...發現,現代人在53歲又零幾個月的時候,通常能對個人理財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中略)...每當看到身邊許多剛出社會、進入銀行工作,所謂的「投資理財專員」,還有20出頭的MBA高材生,在華爾街雄心勃勃準備成為年收入數千萬美元的避險基金(Hedge Fund)經理人,我常常無法相信,這些精通數字的輕狂少年,有幾個人真正理解金錢的價值,以及賺錢背後的意義?』

from: 褚士瑩/30雜誌 No.36 2007八月號

  由於之前在證券期貨業待過,就如同褚士瑩所好奇的,當我們連去銀行弄個定存,都可以遇到"熱情"的行員大力地鼓吹你買基金,比定存利息高云云,我就很懷疑這些所謂的「(貴賓)理財專員」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到底有多少專業。其實,我想在他們推銷這些金融商品的同時,我倒是很想問問看他投資了多少錢,一個連他自己都不願投資的商品,我才不相信那會有多好的獲利。

  再者,不知道大家難道都沒有懷疑過,這些行員何以會開始關心起你的利息夠不夠豐厚?說到底還不是為了賺你的手續費=他的佣金,既然是這樣的話,你怎麼知道他不會拿手續費最高的商品來賣給你。即使要投資基金,我也都建議身邊的人不要"只"參考人家推給你的商品,你的投資應該是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一旦不小心掉入思考的陷阱,只想著"要不要"買行員塞給你的基金,那就像上了蜘蛛網的蝴蝶,正好合了推銷者的意。想要賺錢多少還是得作些功課,如果你想投資基金的話,你該以市面上所有的基金商品來作考量,從中挑出幾支績效表現良好的基金來做投資,我想這才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最近也真的是很奇怪,似乎到處都可以聽到關於基金的消息,除了身邊常有人被推銷基金之外,蘋果日報也多了個「基金王」的專刊,海外基金熱賣到央行跳出來干預,不禁讓我想到前幾年也是突然就很熱門的認股權證(Warranty)、選擇權等金融商品,有時候我真懷疑這到底是金融業特意炒作這些一般人較陌生的商品,來刺激積弱不振的業績呢?還是說這些商品對投資人來說,真的是有利可圖的?以個人的經驗(當然是慘痛的XD),我寧可相信是前者。「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